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092号提案答复的函
刘小伟委员:
您在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我市强制实行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及干预项目培训的建议》(第20240092号)收悉,经综合市教育局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情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工作。为切实加强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2021年开始,我市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及干预项目(由市卫生健康局牵头)和中小学校教室灯光照明改造项目(由市教育局牵头)同时纳入市政府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开展3年以来,获得市镇两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配合,已基本形成了医—校—家三位一体的近视防控模式。2022年和2023年我市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分别比前一年下降1.72和0.55个百分点,均达到了国家和省要求的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的工作目标,说明我市近年来大力推进落实近视防控措施的效果已初步显现。 (一)关于多管齐下改善儿童青少年视觉环境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不断优化学校视觉环境,持续完善教学设施,强化学生近视防控保障。一是完善视觉环境。我市持续推进学校教学环境改善行动,全面完成中小学普通教室灯光设备改造工程和标准化课室建设。2021—2023年,我市中小学计划改造教室灯光照明设备28688间,截止2023年12月底已全部改造完成,完成率为100%。二是配齐“防近”设施。我市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中小学校教学设施和环境,全市中小学校逐步推进改造配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可调节桌椅,学生用眼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关于落实减负措施保证学生户外活动时间的建议
我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切实保障学生户外活动时间。一是改革育人方式。根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东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校内减负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我市坚持“五育并举”,指导各学校改革育人方式,切实落实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结合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控制家庭作业量、考试次数。督促学校科学规范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产品,控制使用时长,减少教学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从源头落实近视防控工作。二是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督促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标准,不准挤占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课时,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三是加强体育与健康管理。市教育局印发《东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外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引(2023版)》,指导各镇街(园区)、各学校统筹开展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育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在课外“学、练、赛”一体化深度学练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体性方案,确保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有效落实“教会、勤练、常练”要求,保障学生每天在校内、校外各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三)关于开展近视综合防控健康普及教育的建议
我市进一步强化学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全面营造近视防控宣传良好氛围。一是组织开展近视防控宣讲活动。建立市近视防控专家、骨干教师宣讲团和镇街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省市近视防控宣讲团进校园宣讲活动,全市每年组织不少于100场的近视防控宣讲活动。2023年配合省儿童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专家宣讲团组织进校园近视防控科普宣讲活动48场。二是举办预防近视健康教育授课评选活动。举办2023年东莞市中小学预防近视专题健康教育授课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优秀作品,进一步营造了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氛围,提升了师生预防近视健康素养水平。遴选3名选手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近视专题健康教育授课比赛,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我市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三是创新近视宣教载体形式。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东城虎英小学、松山湖中心小学建成了3间爱眼小屋,爱眼小屋用体验感的游戏设施寓教于乐,定期邀请眼科专家举办宣教活动,向学生普及视力健康知识。通过大众传媒和新媒体、“两课一会”、派发各类宣传资料等,进一步加强宣传报道,大力向群众宣传用眼卫生和爱眼护眼知识,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四)关于组织近视防控干预项目相关人员培训的建议
我市持续开展近视防控相关人员培训,全力提升近视综合防控能力。一是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及干预项目相关人员培训。自2021年起,我市对各镇街(园区)卫生健康、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筛查技术人员,校长、教师、校医等人员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培训,邀请眼科、院感防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家进行授课。3年来对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的镇街覆盖率为100%,对校长、教师、校医等人员培训的学校覆盖率为100%。通过人员培训,切实提高我市各级各类人员近视防控技能水平,保证项目开展的质量。二是加强近视防控骨干教师培训。组织举办2023年东莞市中小学近视防控骨干教师培训班,各镇街(园区)和市直属学校卫生健康管理骨干教师近200人次参加了培训,有效提升学校近视防控能力。2023年9月组织师生家长观看秋季卫生健康课,加强近视防控知识科普宣传,累计172万人次收看。 (五)关于强制实行定期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建立视力档案的建议
我市不断强化学生视力筛查及监测工作,及时开展干预工作,科学精准落实学生近视综合防控措施。一是持续开展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视力健康筛查。按照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及干预项目工作部署,自2021年起,我市每年组织对全市当年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开展视力健康筛查,包括远视力检查、非睫状肌麻痹屈光度检查、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等四个项目,建立小学入学儿童视力电子健康档案,重点排查出眼部器质性病变、视力不良等症状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对筛查出异常的学生提供诊治意见并指导其到定点诊疗机构就诊,实现早筛查早预警早干预。2021—2023年,我市共为42.14万名一年级入学的小学生进行了视力筛查及干预,视力筛查学校覆盖率为100%,学生覆盖率为97%以上;建立起“莞邑明眸”视力健康管理系统,对筛查学生的视力健康电子档案达100%。二是全面落实每学期2次的视力监测制度。市教育局每年制定出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政策文件,组织各园区、镇街教育管理中心和各学校组织落实一学期两次全员学生视力监测和报送工作,每学期向家长反馈学生视力发展情况和建议;鼓励推动学校教室配置眼保健操示意图,标准视力检查表,并划出标准线,以方便学生常测常防,做到早检测、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三是开展中小学生视力健康检查工作。根据《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2021年版)的通知》有关要求,我市对在校中小学生每年要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其中眼科检查项目包括:眼外观、远视力、屈光度,体检结果纳入学生健康档案进行管理。 (六)关于创建市近视防控达标学校和示范学校的建议
我市积极推动近视防控工作的改革和试点,印发了《关于加强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21年度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园区、镇街和示范学校建设遴选工作的通知》,其中茶山镇成功创建为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长安镇第二小学等10所学校(其中2所幼儿园)创建为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学校,厚街镇和竹溪中学等4所学校分别创建为市级近视防控试点镇街和示范学校。 (七)关于将学生视力纳入中考体育与健康检测项目计分的建议
针对提案“将学生视力纳入中考体育与健康检测项目计分”的建议,市教育局会办意见认为由于没有上级政策文件支持,且咨询周边城市也没有相关经验做法,我市目前暂无法实施。下来,市教育局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按照省市的有关工作要求,切实做好我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完善学校视觉环境。加强对学校电子产品和教室灯光照明设备使用情况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督促学校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完善教室照明设备日常管理维护机制。要求各学校根据学生发育的需要,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鼓励和引导家长为学生配置无频闪、有防蓝光功能的护眼灯,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优质的用眼环境。
(二)严格落实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要求。督促学校每天上午安排30~4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中小学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以上的户外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规范做好每天上下午各1次的眼保健操,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确保学生假期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赛事活动。 (三)深化近视综合防控健康教育。针对新时期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新媒体健康宣教作用,结合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爱眼日等重点卫生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近视防控知识科普宣传;主动进校园、进社区,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引起社会和家长重视,自觉监督和维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
(四)持续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及干预项目。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小学入学一年级学生视力筛查,大力推行“一镇一策”的儿童青少年近视干预适宜技术。 诚挚感谢您对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关注和建议,我们将通过本次提案办理工作,进一步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为保障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作出更多贡献。
专此答复。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024年10月31日
办理单位: 市卫生健康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