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汽车保有量超400万,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节假日期间,热门出游地的停车位严重供应不足,时有“堵门”“堵路”“堵停车场”情况出现,甚至因争抢车位引发矛盾。对此,建议推广行政机关大院停车场错时共享,缓解节假日群众出行停车难题。
一、当前停车难题仍然难以缓解
自2017年起,东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停车位问题,成立“停车办”,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实事以及有关部门的报告当中,但目前仍然与群众的期盼有一定差距:
(一)新建停车场耗费大。新建停车场能提供更多车位,但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包括选地、规划、办理手续、建设,如果属社区资产的话还要村民表决,一个独立停车场从规划到使用平均需耗费2年以上。何况,在城市中心地带、繁华商圈、老城区等区域鲜有建设新公共停车场的条件。
(二)推动社区、小区共享停车位的方式难推广。市委市政府把统筹社区、小区的停车位作为增加停车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较少感受到社区和小区的停车位对外开放。一方面,社区、小区停车场涉及利益主体较多,错时共享开放难度比较大,推进速度也相对较慢。另一方面,其他城市(如青岛)推广该方法,但部分车主和停车场工作人员不了解错时共享停车流程,影响了停车场开放效果;共享泊位数量较少,占总泊位比例较低的情况也引发市民吐槽。
(三)有先行成功范例。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推进错时共享停车,利用存量车位破解停车难题。比如,《青岛市停车场条例》明确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在满足安全条件下,应当向社会错时共享开放专用停车场。截至目前,青岛全市有360多处机关事业单位专用停车场在工作日18点至次日7点30分、公休日全天对外开放,错时共享车位达2万余个。
(四)我市有成功试点。根据《东莞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有关要求,按“先智能化改造,同步开放共享”的方式,市机关二号大院P2号停车场从12月2日开始向市民开放。该停车场共可提供298个停车位,错时共享,有偿使用。共享停车场的设置,有助缓解了黄旗南香遇走廊节假日停车难题。
建议1、相关部门牵头做好部分机关、学校的停车场错时开放。
补充说明: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做好错时共享停车的指引。对热门商圈、旅游点、公共枢纽旁边的停车场、尤其是机关、学校等反向车流相对固定的部门,在不影响正常工作、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引导他们做好错时共享停车。
建议2、拟定好补贴和奖惩机制。
补充说明:针对专用停车场对社会开放的问题,给予停车场管理方实质性补助。场地主管部门通过直接投资或是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对选定的专用停车场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引进第三方机构对专用停车场的夜间时段实施专业化管理。同时、交通部门可以将共享停车开展情况纳入工作考核,定期通报泊位共享比例低、共享开放效果差的单位,通过公众监督的方式推动相关工作开展。
建议3、在停车矛盾突出的区域,以点对点的形式推进居民小区共享停车。
补充说明:比如,学校周边放学高峰、节假日热门出行点停车难问题凸显,有关部门可以牵头让景点和小区或学校和小区结对子,允许将车停在约定好的小区车位上,车位业主可以额外获得一些收入,以此缓解学校周边的阶段性拥堵。
建议4、着力加强智慧停车系统建设
补充说明:目前在不少镇街都有停车平台服务,对跨镇街群众造成一定困扰。研究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泊位对外开放的具体事项,分类制定管理对策,推进具备安全管理条件的内部停车设施错时对外开放,建立共享停车引导机制。统一开发智慧停车服务平台,推动群众逐步养成使用智慧停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