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凭借即烹、即热、即食的特性,已然成为国内外迅速发展的食品品类,符合规范的预加工、预烹调、冷藏保存、食物运输等处理过程,预制菜也能有效保证食品的健康与营养。但我国预制菜产品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技术落后、标准不匹配、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当前业内对校园引进了预制菜的情况尚未有具体数据统计,但是预制菜进校园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建立校园预制菜与监管规范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面临的具体问题如下:
一、预制菜面临质量与安全双重挑战。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产品良莠不齐,同时对于预制菜营养质量缺乏评估模型,加工技术水平较低,家长们反对预制菜进校园的本质原因,是为避免青少年进食低质量、有安全隐患的餐食,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预制菜引发校园食品安全的担忧。在预制菜进校园的大势所趋下,校园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必定是聚集性强、关注度高的事件,同时,家长对预制菜的抵触心理较重,如果忽视了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恐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预制菜伴随的管理风险正在加剧。学校往往没有建立健全预制菜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没有针对预制菜的新鲜、健康、营养和卫生安全形成相应预案,且未明确相关岗位安排及职责分工,使得预制菜管理存在管理松散,职责不清,一旦发生问题互相推诿的管理风险。
建议1、制定本市的特色预制菜产品标准。
补充说明:制定预制菜标准要立足本市实际,这包括产业实际和市场实际,充分考虑青少年成长发育需要,营养均衡合理。鼓励将传统美食和本土特色产品制作融入预制菜产品的研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借由地方技术审查实施,将兼具青少年营养所需与地方特色的要求,结合标准制定进行深入融合发展,从而提供预制菜标准质量,满足校园预制菜的使用。既要考虑能到师生因身体特性和敏感、也要考虑到信仰与习俗等原因忌口问题,并设置抽检以确认符合上述标准。
建议2、加强预制菜产品宣传和社会引导。
补充说明:开展校园食品安全讲座,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食品安全的知识,在督促学生形成对预制菜产品的正确认识的同时,对家长也是一种观念的反馈,随着对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储备,才能对劣质食品进行辨别,在发生食品安全舆情风险时,才不会轻易被煽动和影响。在预制菜引入校园的过程中保持慎重的态度,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之后方才实施,避免未告知而产生的信息错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建议3、健全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监督机制。
补充说明:关于校内食品安全问题,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学校校长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陪餐制度,在陪餐过程中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要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学校要将食品安全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引导管理人员把更多精力放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学校后勤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要慧眼识人,选任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每日严格进行食品安全自查,将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