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凭借即烹、即热、即食的特性,已然成为国内外迅速发展的食品品类,符合规范的预加工、预烹调、冷藏保存、食物运输等处理过程,预制菜也能有效保证食品的健康与营养。但我国预制菜产品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技术落后、标准不匹配、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当前业内对校园引进了预制菜的情况尚未有具体数据统计,但是预制菜进校园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建立校园预制菜与监管规范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面临的具体问题如下:
  一、预制菜面临质量与安全双重挑战。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产品良莠不齐,同时对于预制菜营养质量缺乏评估模型,加工技术水平较低,家长们反对预制菜进校园的本质原因,是为避免青少年进食低质量、有安全隐患的餐食,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预制菜引发校园食品安全的担忧。在预制菜进校园的大势所趋下,校园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必定是聚集性强、关注度高的事件,同时,家长对预制菜的抵触心理较重,如果忽视了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恐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预制菜伴随的管理风险正在加剧。学校往往没有建立健全预制菜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没有针对预制菜的新鲜、健康、营养和卫生安全形成相应预案,且未明确相关岗位安排及职责分工,使得预制菜管理存在管理松散,职责不清,一旦发生问题互相推诿的管理风险。

       建议1、制定本市的特色预制菜产品标准。
      补充说明:制定预制菜标准要立足本市实际,这包括产业实际和市场实际,充分考虑青少年成长发育需要,营养均衡合理。鼓励将传统美食和本土特色产品制作融入预制菜产品的研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借由地方技术审查实施,将兼具青少年营养所需与地方特色的要求,结合标准制定进行深入融合发展,从而提供预制菜标准质量,满足校园预制菜的使用。既要考虑能到师生因身体特性和敏感、也要考虑到信仰与习俗等原因忌口问题,并设置抽检以确认符合上述标准。
      建议2、加强预制菜产品宣传和社会引导。
      补充说明:开展校园食品安全讲座,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食品安全的知识,在督促学生形成对预制菜产品的正确认识的同时,对家长也是一种观念的反馈,随着对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储备,才能对劣质食品进行辨别,在发生食品安全舆情风险时,才不会轻易被煽动和影响。在预制菜引入校园的过程中保持慎重的态度,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之后方才实施,避免未告知而产生的信息错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建议3、健全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监督机制。
      补充说明:关于校内食品安全问题,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学校校长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陪餐制度,在陪餐过程中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要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学校要将食品安全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引导管理人员把更多精力放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学校后勤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要慧眼识人,选任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每日严格进行食品安全自查,将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提案者: 黎泽丰

    尊敬的黎泽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校园预制菜使用与监管规范的建议》(第20240083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委宣传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预制菜产品标准问题
  今年3月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明确了预制菜定义和范围,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明确了推动预制菜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方向。预制菜是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并规定不添加防腐剂、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现阶段,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关于预制菜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执行标准,待国家和省有关法规和标准明确后,我市再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管理要求,监督和促进相关行业发展。
  二、关于预制菜产品宣传和社会引导问题
  我市积极加强师生、家长饮食营养健康教育,学校每学期每班级举办一次食品安全教育课。在食品安全宣传周、全民营养周、中国学生营养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将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科学营养用餐,并通过家校沟通将相关信息向家长宣传。同时,我市宣传部门积极协调东莞日报社、东莞广播电视台两家市直媒体,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全媒体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宣传“预制菜”相关的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机制问题
  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局等相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校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同时,还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标准,制定了《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指南》(2024版)、《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评价规范》(2024版)等团体标准,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为切实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我局制定《东莞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膳食管理若干措施》,分别与镇街教育管理中心和市直属学校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要求学校将食品安全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落实校长(园长)负责制,依法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校长(园长)对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要明确各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分工,相关人员对各自负责的工作事项承担具体责任。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加强日常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要求学校成立由学校营养健康管理人员、学校行政、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责任督学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参与并监督学校食堂管理活动,充分体现家长、学生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当前社会各界和家长高度关注预制菜进校园问题,我们将持续关注预制菜产业发展情况,严格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不断提升学校食堂的服务管理水平,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教育局
  2024年7月2日

办理单位: 教育局,市场监管局,市委宣传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