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东莞市科技局印发《东莞市发展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2024年1月16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国标科创制造强市的实施意见》中重点说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壮大,并提出目标“力争2027年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营收规模达到400亿”,并针对仿制药、医学影像、体外诊断、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医疗医疗器械产品给与奖励,说明东莞市人民政府将医疗器械产业规划到东莞重点扶持产业,让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起来。2024年初分别到市科技局、东莞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调研和座谈,了解到医疗器械产业现状及及听取企业家们的需求,接合现在出台的政策文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建议1、政府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进入医疗机构。
补充说明:政府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本土医疗器械企业与医疗机构的相互交流。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交流平台,了解到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优质产品,鼓励医疗机构优先采购本土医疗器械产品,为本土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企业可以了解医疗机构的需求和反馈,从而更好地调整产品和技术研发方向,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建议2、行业细分不同赛道,指引本土医疗器械企业不同发展方向。
补充说明:行业细分不同赛道可以为本土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定位,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领域进行深耕细作。1.明确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明确不同赛道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支持领域,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2.加强行业指导和培训:政府可以组织行业专家、企业家等开展培训和指导活动,帮助企业了解不同赛道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企业的市场敏感度和竞争力。3.建立行业交流和合作平台:政府可以搭建行业交流和合作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推动不同赛道之间的协同发展。
建议3、建立本土产品目录,评选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名优药械”。
补充说明:推动本土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不仅可以提高本土医疗器械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水平。1.建立本土产品目录。目录内容:目录应包括各类本土医疗器械产品,如医疗设备、医用耗材、体外诊断试剂等。每个产品应包括产品名称、生产企业、产品特点、适用范围等基本信息。更新机制:目录应定期更新,以反映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对于新上市的优秀产品,应及时纳入目录。推广渠道:通过政府网站、行业协会、展会等渠道,广泛宣传本土产品目录,提高本土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评选“名优药械”。评选标准:制定科学、公正的评选标准,包括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市场表现、社会效益等方面。同时,应关注企业的研发实力、创新能力以及产业链的完整性。评选流程:设立专门的评选委员会,负责评审和推荐“名优药械”。评选过程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奖励机制:对于评选出的“名优药械”,政府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支持,如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市场推广等。同时,可以举办颁奖典礼等活动,提高获奖企业的知名度和荣誉感。3.加强监管和宣传。监管措施:加强对本土医疗器械产品的监管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对于出现质量问题或违规行为的企业,应及时予以处理并公开曝光。宣传引导:通过媒体宣传、专家解读等方式,引导医疗机构和患者优先选择本土医疗器械产品。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本土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建议4、创新科研“医企研”新模式,促进医疗机构参与企业研发。
补充说明:创新科研“医企研”新模式,即医疗机构、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是一种富有潜力的方式,能够推动医疗器械的研发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这种模式将各方的优势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强大的研发合力,对于提升本土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1.建立合作机制。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职责,形成共同研发、成果共享的合作模式。2.加强沟通与交流。定期举办医企研对接活动,促进各方之间的深入交流和沟通,让医疗机构了解企业的研发需求,同时让企业了解医疗机构的临床需求和问题。3.共建研发平台。通过共建研发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医疗器械的研发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研发效率,还可以降低研发成本。4.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参与企业研发,如提供研发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降低合作门槛,激发合作热情。5.保护知识产权。在合作过程中,应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权,避免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6.强化成果转化。注重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医疗器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市场推广,实现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