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深度盘整期,持续不稳的市场行情给东莞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严重制约。房企作为推动东莞城镇化建设、产业化升级的重要参与者,当前在融资、报规、建设、去化等各个环节均承受着巨大的经营风险与财政压力。
为进一步激发房地产市场的活力,大力推动东莞经济及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议如下:建 议:
1、落实政、银、企融资协调机制,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住建部和金管总局1月12日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要求建立由城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属地住建部门、金管总局派出机构等为成员单位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因此,建议政府积极落实上述协调机制:一是定期组织政、银、企三方会商,充分了解各方需求、释除各方疑惑,为项目融资对接搭建畅顺的沟通平台;二是尽快制定本地项目白名单,向金融机构推送合格的贷款项目,金融机构对合格项目兑现投放融资;三是通过协调机制推动融资条件满足,比如对四证齐全的项目,进行风险排查与疑虑消除,让信贷顺利投放;四是引导金融机构提供更宽松的融资方式及融资优惠利率,简化贷款审批手续,确保项目完工交付。从而让央行的“16条金融支持措施”、两部委的“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真正落地,为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及时而坚实的信贷支持。
2、积极引入房票制度,促进城市更新的良性发展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政府和企业往往在项目改造前期就面临着高额的征迁补偿与复建投入,造成项目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借鉴广州、郑州等地的做法,在补偿安置政策中引入“房票”制度,房票明确标注房票类型、购房地址、票面金额、政策性奖励金额、兑付期限等信息,“房票”持有者可以在全市范围内政府指定的“房源超市”获得通用通兑,以及享有税负减免、就近入学入户等优惠。“房票”增加了补偿安置条件的灵活性和吸引力,可达到缩短城更项目的拆迁周期,减轻拆迁单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能让本地房地产在一定程度上去库存,可推动东莞房地产市场向更平稳健康的方向发展。
3、适当放宽工改工项目的审批条件,采取“容缺审批+承诺制”的审批方式
近年在莞外资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以权利人自改等方式对自有厂房实施“工改工”改造,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由于实施改造的原厂房园区使用年限大多有二十年以上,尽管厂区土地及建筑产权清晰、证照齐全,仍会被一些厂区属地管理区、村民等以不知情、历史手续未齐等为由,提出意见索要高额补偿,导致产业升级项目停滞不前。为加快推动该类型工改项目,建议:一是政府容许在项目改造送审过程中,在不影响地方建设发展的前提下,适度放宽改造实施方案审批条件;二是对于历史争议问题,采用“承诺制”、“备案制”等方式,并积极参与协调解决此类问题,让工改项目可以同步推进落地,加快城市产业升级。
4、加快镇区重大项目片区规划的编定和审批
东莞镇区许多重大项目的片区规划多年未能出台,位于该片区内的待开发地块,其开发主体常因此无法如期交付复建物业而承担了高额的资金成本及经济赔偿损失。基于上述问题,建议全面审视各镇街现有城市规划,盘点当前尚未落实控规的地块,并制定片区规划出台的时间表,明确各主管部门的责任分工及考核指标,从而加快推动片区规划的编定与审批,减少房企的开发压力。
结 语:
期待政府部门能够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充分有效利用政府的各项支持政策、审批工具,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为我市的城镇化建设、产业化升级营造良好环境并提供坚实支持,大力促进东莞经济及社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