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均寿命延长,群众健康意识加强,党和政府对康复医疗重视程度提升。2023年4月10日,吕成蹊市长主持召开的市政府工作会议,原则支持东莞市康复医院创建三级康复医院。东莞市康复医院创建三级康复医院纳入《东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东莞市加快发展康复医疗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工作规划当中,积极推进东莞市康复医院住院大楼改造项目建设,填补此前未设置重症监护室和儿童住院部的空白,床位数达到300张以上,认定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脑卒中康复科、康复护理为市特色专科。在健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也还存在以下问题:
  1.随着高龄人群罹患疾病和丧失生活能力的概率提升,康复服务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但我市现有的康复医疗服务与广大群众的康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东莞市康复医学发展与全省康复医学发展比较相对滞后。
  2.东莞市康复医院是东莞市唯一一家市属公立康复医院,是全市康复医疗的一张名片,东莞市康复医院创建三级康复医院对全市康复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东莞市康复医院对照三级康复医院评审标准仍有很大的差距。
  市康复医院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三级康复医院创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且得到省市康复专家的审核论证,一致认可三级康复医院创建项目。创建总体项目经费预算为1.95亿元。受环境、设备等方面的限制,东莞市康复医院业务体量特别小,目前的业务收入勉强维持自负盈亏。仅依靠医院自有资金,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如期完成创建三级康复医院建设任务。

      建议1、加强市康复医院建设,增加市财政资金投入支持
      补充说明:对市康复医院创建工作的各工程项目进行补助,支持康复医院提升专科实力,科学研究与教学能力,完善康复医院信息化建设,尽快推进市康复医院创建三级康复医院进程。
      建议2、强化各部门协作联动,确保创建项目如期完成
      补充说明:建立推动三级康复医院创建项目联动机制,加强市级部门间的协作,高效推进创建项目建设,确保三级康复医院创建项目如期保质完成。
      建议3、加强康复医学专科建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补充说明:根据不同人群的疾病特点和康复医疗服务迫切需求,积极推动神经康复、儿童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康复评估等康复医学亚专科建设,不断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建议4、完善康复医疗付费模式、服务价格和医保政策
      补充说明:参考广州市、深圳市及浙江省有关康复类医保政策,建议市医疗保障局统筹考虑康复医疗机构医保支付政策,健全更加符合康复医疗发展的医保政策。


提案者: 李瑞峰,张华,郑俊彦


对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20240077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李瑞峰、张华、郑俊彦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东莞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综合市财政局、市医疗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局意见,结合市残联工作职能,现答复如下:
  一、围绕“加强市康复医院建设,增加市财政资金投入支持”的建议
  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创建三级康复专科医院问题的复函》 《市政府工作会议纪要〔2023〕103 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原则支持康复医院创建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市财政已拨付经费2,200万元,用于补助康复医院的相关创建工作。此外,2023至2024年市财政共计安排经费共1,785.35万元,用于市康复医院基本医疗服务补助、残疾人下乡体检、居家康复、住院大楼改造等项目支出,积极推动康复医院的相关业务发展。
  二、围绕“强化各部门协作联动,确保创建项目如期完成”的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领
  印发了《东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东莞市全面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东莞市加快发展康复医疗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和《东莞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将市康复医院创建三级康复专科医院纳入工作规划,将市康复医院作为我市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单位之一,大力推动我市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创建指导
  委托东莞市医院协会医院等级评审专家指导市康复医院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创建,组织协会专家库内对口的专业专家和具有省级评审经验的专家成立了辅导创建专家小组,并赴深圳市人民医院、广州金沙洲医院参观学习康复门诊、康复大厅、康复病房、疼痛科的建设与规划,借鉴具体经验做法。
  (三)加快推进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创建工作
  市残联邀请省市康复专家召开论证会,按照三级康复专科医院的评审要求,市康复医院制定了《东莞市康复医院评审工作实施方案》,对照建设标准及评审标准,开展院内自查,落实重症康复科建设专用设备购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三、围绕“加强康复医学专科建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议
  (一)支持提升学科建设能力水平
  提升专科能力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医疗服务综合实力的体现。2020年至2023年经评审,认定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脑卒中康复科和康复护理为我市康复特色专科,大力支持和推动其专科发展。建立康复亚专科联盟,先后成立针灸推拿专科联盟、中医康复专科联盟、职业病康复专科联盟、心脏康复专科联盟单位、孤独症谱系障碍诊疗康复专科联盟等5个市级康复专科联盟,市康复医院均成为专科联盟成员单位,通过专科联盟平台,进一步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专科创新、循证实践、临床研究、学术交流和培训等方面互学互鉴新模式,大力推动市康复医院专科能力建设发展。
  (二)支持专科人才培养
  以医联体合作模式为基础,加强专科人才培养。分别推动市人民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市东部中心医院与市康复医院合作共建医联体,建立以神经康复、骨创康复、儿童康复科、中医康复等康复特色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医联体深化合作模式。市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医院共派出4名相关专业专家进行非驻点学科建设,协助市康复医院建立康复重症医学病房、儿童康复科、脑卒中康复科等,为市康复医院医务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进修培训,共培训3人,进修6人,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康复专科医疗技术水平。双方构建双向转诊机制,上传36人,下转102人,促进优质康复资源扩容和下沉。
  (三)支持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
  根据《东莞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国卫医函〔2021〕126号),大力推进市康复医院建设成岭南特色明显、群众体验良好、总体实力领先的较高水平中医康复医院,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加强中医科基础配置。参照《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要求,推动设置中医科,运用不同手法(传统推拿手法、龙氏整脊手法)、针具(毫针、圆利针、浮针、毫火针)、中药(清艾、中药膏药)及现代康复理疗设备(电针机、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熏蒸机、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开展中医特色康复诊疗服务。二是加强中医学科人才建设。引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康复科原主任、“龙氏正骨”第二代学科带头人段俊峰教授和市东部中心医院中医科王柳均主任坐诊带教,加强中医人才培养,提升中医康复服务能力。
  四、围绕“完善康复医疗付费模式、服务价格和医保政策”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严格落实国家、省确定的康复类相关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价格政策,新增和修订“机器人辅助肢体功能训练”、“康复综合评定”等多个康复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落实修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衔接事项,做好新增试行项目的价格备案管理工作。同时,严格执行省统一的医保诊疗项目目录,将符合条件的康复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2022年7月1日,我市执行省统一的2022年版诊疗项目目录,调整了12个康复项目的限定支付范围,延长医保支付时间,进一步支持参保患者康复期治疗。其中,对参保患者使用“脑瘫肢体综合训练”康复项目产生的费用,3岁前使用可按规定支付由6个月延长至12个月,3岁以后使用可按规定支付不超过3个月延长至不超过6个月。2024年2月,省医保局印发《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康复病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通知》,根据不同疾病特点和康复医疗服务需求,首批对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这五类疾病处于康复期内的住院治疗费用实施按床日付费。市医疗保障局将根据省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开展康复病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下来,市残联将对照三级康复专科医院设置条件,积极加强与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医疗保障局等单位的协作,大力推进市康复医院创建三级康复专科医院,推动我市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
                         2024年7月22日



办理单位: 市残联,财政局,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