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成为大湾区产业领域的高频词,深圳、珠海、东莞先后发布了低成本产业空间相关政策,并抢抓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各城市各显神通的背后,为的就是招引一批支柱产业细分领域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单打冠军”企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让产业发展契合区域资源禀赋。
  2023年以来,我市提出建设低成本产业载体,先后出台了《推动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工作方案》《东莞市优质产业空间工业厂房建设标准指引》。截至2023年11月初,纳入2023年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项目清单管理的共28个重点项目,新地建设项目中仅有一宗产业用地完成挂牌出让。通过梳理首宗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试点项目推进相关情况,与深圳、珠海相比,我市低成本空间工作存在落实低成本的措施不够明确、缺乏配套实施细则和相关规定、招引门槛相较其他城市更高等情况,建议加快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明确落实低成本举措、强化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支持低成本产业空间实现低价、低租金供给,切实让利于招引企业。

     建议1、加快完善配套政策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补充说明:依托现有的政策文件,进一步从顶层设计角度强化统筹,出台更有针对性和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明确“投-建-运-管”过程中各环节、各事项的具体准则,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至少要从市级层面编制实施细则或操作手册,编制完善项目推进中涉及最高限价管控、优质企业奖补、租赁型产业用房租金优惠、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标准、开发主体遴选、产权分割销售及二次转让、配套用房分配规则、企业监管等方面的详细规定,让相关部门有据可依。
    建议2、明确落实低成本举措,最大限度让利于招引企业
    补充说明:深圳市相关文件明确“优质产业空间供给试点项目用地上除配套商业以外的建筑类型,出让底价按市场价格的30%确定”,珠海市明确东部片区5.0产业新空间产业用房租金平均不超过20元/月·平方米、西部片区不超过15元/月·平方米”。参考深圳、珠海的经验做法,在政策文件中明确规定土地地价的定价准则或确定售价、租金的定价策略,确保优质产业空间使用真正实现“低成本”。尤其是尽可能地降低产业用地的地价,实质性反哺制造业企业。
    建议3、进一步强化协同联动,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补充说明: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工作涉及部门众多、事项繁杂,需要发改局、自然资源局、工信局、投促局、住建局、国资委、财政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及市属国资平台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协调配合是该项工作顺利开展、全面实施的关键。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逐步形成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真正形成强大合力。


提案者: 尹志强,杨朝琴,蔡玲霞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