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这为我市公立医院改革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市相继颁布了《东莞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和《东莞市属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组建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属性。同时,加大力度采取了积极措施,比如:实施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监督管理,落实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行处方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处方公示制度,升级“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等,使我市医疗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包括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能基本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但是,从近期有关调研的情况来看,对照更高要求和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还有不足,其公益性仍须切实改善和加强。

  我市公立医院公益性不足的主要表现有:

  (一)看病贵问题依然存在。尽管我市通过扩大医保覆盖面、社区门诊、基本药品零差价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但是,在现实中,群众反映看病贵问题仍较突出。尤其是大检查、大处方的现象仍是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人们到公立医院看病,对费用降低的感觉不明显;一些工厂员工仍然会为了节省医药费用去光顾“黑诊所”。

  (二)看病难问题仍然突出。不管是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市级公立医院,还是在长安医院、博爱医院等镇街公立医院,排长队等候现象较为普遍,从挂号、交费、检查、候诊、拿药等环节都需较长时间。

  (三)优质医疗资源存在不足。我市群众往广州、深圳甚至香港就医的现象较多,这既增加了群众看病的成本,也反映了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和公益性不足。

  办    法:

  一、以“基本医疗公益性,特别需求市场化”发展东莞医疗卫生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现代政府的使命,也是我党的宗旨的题中之义。由社会承担基本医疗成本,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建议在深入推进医改时,更多地考虑基本医疗服务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同时,发展民办医院,既作为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充,又作为满足特殊医疗需求的重要力量。

  二、以“增量建公立,存量调结构”推进医院建设。一是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公立医院承担。抓好城市医院增量建设。可考虑按常住人口数量配备公立医院,同时考虑公立医院的空间布局。比如,目前在南城、东城的人口高度集中,建议考虑增设公立医院。二是倡导和支持现有民办医院加大力度建设高端、专科医院或特色服务项目。

  三、以“培养、引进双管齐下”充实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才。适当增加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编制。抓紧培养本土人才,继续引进更多的优质医疗卫生人才,增加公立医院卫技人员数量,使其与常住人口的数量相适应。

  四、以“政府负责、医保为主、个人为辅”完善医疗支付方式 。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用好医保基金,在规范医疗卫生人员收入的同时,使他们有合理而体现劳动价值的收入,避免公立医院追求利益最大化。通过多管齐下,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五、以“公开促公益”加强卫生事业监管。一是创造条件推进医疗卫生事业账务公开。二是加强社保监管。目前,我市医保参保人数已超过600万人,医保代支付是群众看病费用的主要方式,社保部门有必要加强专项监管。三是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建议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适当公开专项检查情况,将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向社会公开,促进医疗市场风气净化。

  六、以“制度外化、文化内化”加强医德建设。一是建立健全系列制度。建议由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有关制度的集中修改完善,按程序决策后认真贯彻执行。二是营造加强医德建设的良好氛围。比如,把医德建设情况作为医疗机构评先、定级、晋级的重要内容;在全市范围内定期评选医德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培育、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  

提案者: 张小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