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资是东莞的第一大外商投资。近年来,莞港两地合作正在向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外包服务、商贸会展等领域不断延伸,“前店后厂”的传统模式逐渐转变为“香港研发+东莞转化”“香港服务+东莞制造”等全新模式。
目前湾区各城市均持续发力,南沙、前海、横琴已陆续推出一系列对港支持政策,力争香港资金及人才。如:深圳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共115项对港支持举措,全面强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深度合作区的角色。广州出台的《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全力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粤港澳互利共赢合作。
东莞方面,除已正在建设的滨海湾新区外,常平“香港城”项目亦早已立项,并于2023年8月被纳入省级规划。
项目所在的常平镇作为东部核心,轨道优势凸显,拥有两大火车站及两个城轨站,高铁常平站可直通香港西九龙,城轨亦可直通广州、佛山、深圳、惠州、肇庆等湾区多数城市,是湾区重要交通枢纽。
“香港城”作为东莞响应大湾区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促进香港资本、人才、创新、服务等湾区元素流入东莞、建设东莞,建议如下:
建 议:
1、设立莞港深度合作区
以常平香港城为载体,设立“莞港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由莞港两地共同谋划、开发、管理,打造“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合作区的功能定位:莞港合作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创新金融、国际会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高新科技、商贸服务等领域,并与香港规则深度衔接、机制高度对接,实现货物、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便捷流动、高效配置,推动莞港投资贸易自由化。同时,发挥东莞相对广深的生活成本优势,在合作区内建设高品质都市生活圈,打造港人在内地工作、生活的新家园。
2、在合作区内实施港企投资补贴
在当前广东省外资投资补贴标准(注:新设企业5000万美元及以上、增资企业3000万美元及以上,享受2%补贴,房地产等行业除外)的基础上放宽适用条件,建议在合作区内港人新设企业在500万美元及以上、增资企业300万美元及以上,不限定行业,同样享受2%补贴。
3、在合作区内实施“港企港税、港人港税”政策
参照横琴、前海、南沙目前实施的“双15%”税收优惠政策:第一个15%,在合作区内的港企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第二个15%,建议对港企所有港籍高管及各类专业人才,个人所得税按15%缴纳,以吸引更多优质港企及人才落地。
4、在合作区内设立港人就业补贴
1)为进一步建立人才黏性,鼓励香港青年长期落户东莞工作,建议实施有别于滨海湾新区(注:一次性就业补贴5万元)的就业补贴政策,对在合作区全职工作的香港青年按月给予就业补贴,标准为博士10000元/月、硕士8000元/月、学士5000元/月,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补贴按年递减,第1年按100%,第2年按60%,第3年按40%。
2)为鼓励企业积极聘用港籍人才,建议对合作区内聘用港籍人才的企业,按上一年度企业聘用的港籍人才工资所得30%,每人每年最高3万元,给予企业用人奖励,奖励期限不超过3年。
5、在合作区内给予港人创业免息贷款:
为鼓励香港青年到合作区投资创业,建议合作区内香港青年创办的企业在本市银行申请贷款且符合特定审查条件的,可对其创业启动资金给予分期免息贷款,以充分激活青年创业活力。
结 语:
东莞作为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常平作为大湾区重要枢纽,在常平香港城打造“莞港深度合作区”,将是一个具备天时地利的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合作区在区域治理、营商环境、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重要领域将先行先试,打造首创性的改革品牌,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制度创新成果,将为推进东莞新型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