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3年12月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深圳都市圈将构建一个以深圳为中心,东莞、惠州为副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为增长极的全新发展格局。深圳都市圈构建不仅有利于提升深圳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更能带动东莞等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东莞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对于东莞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东莞与深圳将进一步加深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东莞可以通过与深圳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创新资源,推动自身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其次,融入深圳都市圈可以提升东莞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东莞通过与深圳的合作,可以提升自身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和优秀人才。最后,融入深圳都市圈可以促进莞深两地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东莞和深圳作为相邻的两个城市,具有天然的合作基础和优势,通过加强合作,两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产业共兴,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为此建议东莞主动作为加强对接,高质量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
建议1、加大滨海湾新区高端服务业与深圳的全面对接力度
补充说明:滨海湾新区作为东莞的新发展区域,应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如金融、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通过与深圳的高端服务业进行对接,可以引进深圳的先进服务业态和管理模式,提升滨海湾新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两地可以共同打造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提升整个区域的服务业竞争力。
建议2、打造临深片区产业空间承接深圳高端制造业
补充说明:充分利用塘厦、凤岗、清溪、黄江等临深片区土地资源优势,改造升级一批园区,提升园区管理和治理水平,提升承接现代产业的能力;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产业园区,主动承接深圳的高端电子、储能、装备、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外溢。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完善产业链配套,吸引更多的深圳企业将新的生产线新的业务线向临深片区转移,并推动其在东莞设立子公司与深圳总部的协同发展。同时,加强与深圳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给予深圳外溢企业税收减免、租金补贴等财政支持,并提供便捷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等。
建议3、加强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的协同合作
补充说明: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都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平台。两地应加强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共建实验室、共享科研设施、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推动两地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同时,两地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建立两地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定期举办科技创新交流活动,促进两地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与整合。鼓励两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推动两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合作,加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
建议4、对标深圳全力推进莞深一体化营商环境建设
补充说明:为了吸引更多的深圳企业来莞投资兴业,东莞需要打造与深圳接轨的一流营商环境。首先,东莞可以对标深圳的营商环境标准,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其次,加强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此外,优化税收政策和金融服务体系也是关键所在,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提高其竞争力。最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这有助于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公信力从而吸引更多企业来莞发展。
市发改局:
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056号提案《关于主动作为加强对接高质量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我委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相关工作情况
近年来,滨海湾新区以强化产业规划、加快载体建设、完善扶持政策等为工作重点,大力引进优质服务业企业进驻,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如下:
(一)强化服务业产业规划设计。滨海湾新区立足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空间资源、政策环境等要素,加强服务业产业规划设计,明确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方向。近期重点招引一批科技服务和专业服务业企业,加快建成以科技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区;中远期借鉴前海模式,争取建成莞港科技服务与专业服务合作示范区,打造国际服务港湾。
(二)加快服务业产业载体建设。一方面,依托沙角半岛TOD片区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聚焦开放合作、创新突破,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酒店、商务、专业服务业等,以及科技金融、科技咨询、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细分产业,打造以科技服务、专业服务业以及商务服务为核心的服务业集群,建设莞港创新服务融合发展示范区。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沙角半岛TOD片区城市更新工作。另一方面,建成运营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为科技服务业企业入驻提供良好的空间与政策保障。目前社区已引进一批人才服务、专利服务、技术服务、文化创意、企业管理咨询等服务业企业,并落地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可通过提供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研发服务赋能企业发展。
(三)出台生产性服务业扶持政策。为吸引更多优质服务业企业集聚发展,滨海湾新区印发实施《东莞滨海湾新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扶持办法》,对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企业给予落户奖励、经营贡献奖励、办公用房支持、举办活动补贴、高管人才奖励等扶持措施,并支持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协会落户。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下来,滨海湾新区将进一步发挥紧连广深、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面向大湾区未来发展需求,加强与香港、广州、深圳现代服务业的深度合作,前瞻布局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对外开放合作的服务港湾。
(一)用足深港服务业资源要素。利用深圳、香港在科技服务与会展、法律、会计、金融、商务等专业服务方面的优势资源,在滨海湾新区TOD中央商务区打造莞港科技服务与专业服务合作示范区,加大与深圳高端服务业的全面对接力度,并争取复制推广前海适用于深港合作的政策条款,在滨海湾新区打造内地与香港服务业合作2.0版本。
(二)着力推动服务业集聚。依托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大学科技园等产业载体,落实对服务业企业的奖励政策,大力招引一批优质服务业企业进驻。同时,积极引进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平台机构,逐步激活滨海湾新区及周边片区科技服务与专业服务市场,打造面向整个湾区市场的科技服务与专业服务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