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作为全省第四个万亿城市,在“制造业当家”的要求指引下,“项目、空间、效率”、“招商投资年”成了最新课题,东莞要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空间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在《推动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工作方案》的指导下,今年8月,首宗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试点项目启动,其后也有高品质低成本招商园区认定、两个优质产业空间挂牌出让等。
按照“5 年内打造不少于 5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的优质产业空间”的目标,对比毗邻的深圳工业上楼推进速度与成效,目前我市暂只有1宗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试点项目封顶。要完成接下来每年100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时间和实施是关键。如何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有效地带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抓好“快、广、精”组合拳。
建议1、适当放开试点试验主体,抓紧报批时间节点,加快更多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落地。
补充说明:目前,推动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主要由具备一定实力的国企来投资运营,但短时间内要完成如此大体量的建设运营任务,当前环境下存在相当大的投资运营压力。建议可以考虑发挥我市作为民营经济大市的优势,适当放开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政策在建设和运营主体准入上的试点试验,出台相匹配政策,以盘活低效产业用地为着力点,大力调动民企积极性,让有资源有实力的优质民企、港澳企业试点试验主导开发和运营低成本空间,用好其资本和国际市场优势,招商引流更多优质产业资源,形成“国企当主力、民企做精品”的互补发展格局,形成政企合作新模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建议可借鉴深圳、珠海两市在推动“工业上楼”、“5.0产业空间”实施时的经验,既抓时间、也抓成效。有关部门关联审批机制,加快审核效率,简化园区申报、企业审批机制或程序手续,加快产业空间项目落地投入使用。
建议2、建立专精特新、优质遴选企业等产业链企业库,为其定制有效产业空间。
补充说明:我市作为全球的制造业重地,专注于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具备绝对市场占有率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密集涌现。因此,建议尽快建立我市自己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优质遴选企业、产业链主或上下游企业的企业库,为其提供更清晰、精准的定制化服务和空间配套设施。另外,过往的产业空间载体建设运营一般为先开发、后招商,难以真正做到满足入驻企业对空间的真实需求,因此,东莞要在广州、深圳之间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招引更多优质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企业入驻,也建议根据其产业、产品特点,生产、布局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定制化的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提高产业空间与企业的适配性,以更快速地让其进场投产,承接周边更多科技型企业或产业链入驻。
建议3、完善配套政策,精准、全面保障产业空间建设运营。
补充说明:为了确保后续更多的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发展不变质、不走样,除了有《推动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工作方案》的指导、以及现时《东莞市优质产业空间工业厂房建设标准指引》等政策设计,也建议完善、制定更多符合我市产业空间发展的指引和实施细则,完善现有机制和政策,如低效产业空间升级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方案、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园区管理指引等等,精准解决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由实施建设、到运营全周期的问题,形成标准体系。其次,建议有关部门提高对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园区项目的金融指导及支持,真正保障企业“低成本”经营产出。另外,也建议有关部门落实相关监管工作,保障产业空间建设运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以有效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