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简称“制造业当家22条”),提出着力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确保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加快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
东莞市作为省内经济发展重要区域之一,制造业一直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传统制造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在当前制造业中,工业图像处理是人工智能技术最关键的应用场景,且对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中的智能家电、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等产业,赋能效果明显,显著提升了相关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但目前,对产品检测中难度较高的图像处理问题,因缺乏相关专业人才而无法实现。当前,工业图像处理科创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该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短板。
“制造业当家22条”中,第21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业战略人才力量。人才做为最关键的支撑元素,除了从异地引入相关人才之外,利用本地高校、科研院所或技术研发型企业进行培育,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科创人才培育体系,是一项性价比高且可持续的模式。
建议1、推动本市高职与本科院校建立工业图像处理科创实验室,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并引入相关研发型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科教融汇,培育工业图像科研创新人才。
建议2、推动本地科研院所,开设工业图像处理的科研方向,培育相关领域人才,专注解决制造业当下的技术难题。
建议3、政府搭建平台,以镇区为单位,遴选技术创新型企业、省级技术中心、科研院所等技术研发型单位,深入本区域广大制造型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免费诊断、咨询与评测活动,一方面助力制造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一方面使人才在用中学,学中用,培育人才的同时,精准赋能广大制造企业。
补充说明:
建议4、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集群,产生对人才的聚合效应。同时,通过建设产业集群和加强高校与行业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机器视觉行业的发展和普及。具体措施可以包括针对新产业、新龙头设立专项科技基金、提供技术咨询和评估服务、组织技术交流与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