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空气质量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是我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隐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污染环境、影响我空气质量的主要是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和餐饮油烟等。主要原因是:
1、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少数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思想意识中仍然存在“重发展、轻环保,重当前、轻长远”的倾向,没有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来处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我市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仍是支柱产业。如:电厂、玻璃厂等企业都是高耗能企业,这些企业已完成了低氮燃气改造,脱硫改造,油改气等,但还有很多小型企业如电子厂、电镀厂,部分企业还存在乱排、偷排工业废气现象,从而导致城市空气质量差。
3、机动车大量增加,且更新换代滞后。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对人体健康影响最直接,2013年上半年新增汽车76229辆,保有量129万,年增长率12.5%,加上外来打工和经商的外地车辆已大大超过200万辆,而老旧机动车的报废淘汰数量远低于新增车辆,特别是各镇区的公共大巴,30%—40%严重达不到排放标准,是高污染高排放的车辆。加之对高排放、高污染的“黄标车”限行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有增无减,控制难度大,任务更加艰巨。
4、城市扬尘防治缺乏合力。随着我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因城市扬尘引起的大气污染也不可少视,从客观上看是各类建筑工程工地和装修工程增多,周边道路保洁不到位及拆迁后裸露地面扩大等引起,但根本原因是管理不到位而导致。城市扬尘治理涉及国土、建设、公安、建管、城管等部门,相关部门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无法从根本上治理。
5、餐饮油烟小而散、餐饮油烟涉及到千家万户和所有餐饮企业。市区和各镇区都有大量餐饮企业和大量从事食品加工的小摊小贩及小作坊,治理起来难度较大。
办 法:
一、进一步增强环境意识,落实优化环境责任。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走出“重发展、轻环保”的思想误区,强化环境优化的生态文明发展观念。进一步落实优化生态环境的责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大力推行优化生态环境工作公示制、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加大环保工作在年度考核量化评分中的比例,促进领导干部环保理念的转变。
二、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环保的监督。一是加强执法管理,完善环保执法市镇分级合理行动机制,建立市镇重点监管企业名录,明确监督要求。二是加强专项执法,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查处违法排污的行动。依法加大环保处罚力度,提高并加大责任人的违法成本,从严控制企业的烟尘排放。
三、加大实施机动车尾气的整治力度。车管所、交警、机动车尾气检测站要密切配合严格把关、控制,对治理后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车辆实施强制淘汰,对高排放、高污染的“黄标车”实行市镇区内限行,在限行路段设置监控装置严格监管。对未到期排放尾气不达标的车辆,提前报废的,政府加大补贴力度。
四、严格落实部门责任,加大联合执法查处力度,合力推进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工作。特别是对建筑工地和运送沙土的车辆要进行全程环境监控,对裸露的建筑工地上的堆土必须要求采取降尘和防尘环保措施。同时加大餐饮行业油烟污染治理的投入,督促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加强对餐钦企业和食品加工的小摊小贩小作坊的监管。建议对验收合格的餐饮企业予以财政补贴。
五、重视城市绿化,尽早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加快推进各镇区在沿江、沿河,重要水系两侧和滨海区域,公路、铁路主要交通干线周边的绿化、努力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六、加强区域协作、营造大气环境联防联控氛围。由于大气环境的影响,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在区域大气环境中很难“独善其身”, 为此,建议我市要加强与周边城市在区域协作,与深圳、惠州、广州等城市建立统筹协调、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环境联防联控协作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