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环境及政治不确定风险急剧增加,全球经济陷入持续低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世界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发生重大调整,东莞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型的外贸大市,生存环境形势严峻,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已迫在眉睫。但东莞当前的产业布局与空间却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一是新增土地不足,特别是连片优质产业用地资源紧缺,无法满足现代产业集群和头部、链主企业的空间需求;二是产业园小而乱和碎片化现象普遍存在,空间分布零散和割裂,大量存量产业用地低效利用;三是园区产值低,品位低,无法满足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对成规模、高质量、多样化的产业空间要求;四是产业合作园跨市域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完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格局不成熟;五是海外园区建设参与度低,优化存量、做大增量成为必然选择。
为此,我们建议:


建议1、以点带面,探索一区多园,提高产业聚集度
    补充说明:一是邻近的碎片化园区(2公里内),建设绿道进行相连,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进产业集群化。二是跨镇域的关联产业园区(5公里外),可调整公交路线路进行相连,以点带面,联动共享跨镇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促进产业跨域融合发展。如石龙镇和石碣镇的电子信息产业,樟木头镇和常平镇的塑胶产业,探索“一区多园”的组团模式,构建开放合作的示范格局。三是积极融入深圳都市圈,拓展产业合作空间,在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框架下,创新合作机制,建立跨区域联合招商、共同开发、成本分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深度参与都市圈产业分工,强化6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系,促进7大跨区域产业组团的产业协同联动发展,助力产业结构优化。
    建议2、大力发展工业上楼, 探索产业空间供给新模式
    补充说明:学习苏州市、深圳市等先进经验,多举措支持工业上楼,一是规范工业上楼楼宇建设,明确上楼项目认定标准,新建一批容积率大、多楼层的工业楼宇。二是提供上楼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上楼成本,扶持一批创新型企业上楼发展。三是探索楼上楼下产业生态融合,坚持一楼一主导产业,有效降低供应链成本,促进上下游集聚发展。四是充分挖潜地下空间,鼓励企业利用地下空间建设仓储、停车设施等,提高土地项目容积率及使用率。
    建议3、创新工改模式,满足高品质产业空间需求
    补充说明:一是改旧立新,拆除老旧厂房,高规格建设现代化标准厂房。抓好产业空间环境品质与成本价格,形成高品质低成本的产业空间,打造集M0、产业、居住为一体的产城人融合区,助力城市品质升级。二是腾笼换鸟,释放低效产业空间,引育发展“专精特新”型新兴产业。三是推进镇村工业园升级提标,建立镇村集体利益平衡机制,利益增值共享,引导镇村建设高标准多层制造业厂房或园区。四是综合运用土地整备、闲置盘活等手段,加快整备一批集中连片用地。
    建议4、支持建设园外园,促进飞地经济新格局
    补充说明: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机制,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建立共羸互利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园区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一是建立东莞产业“园外园”,完善跨区协同发展机制,利用东莞园区的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建立外市产业转移园。二是引入先进产业园来莞建分园。稳妥推进跟随战略,积极承接北京、深圳等优势园区的产业溢出红利,建立东莞制造业分园,形成深圳研发,东莞制造的协同格局,打造跨市域产业联动的产业集群。三是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布局海外产业园。促进降低对外贸易成本和开拓国外市场,深入参与国家主导建设的境外工业园,如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及自由区等。引导建立海外园区,东莞作为全球总部,抱团出海,创新发展海外飞地经济,为国内产业升级腾出空间。

提案者: 九三学社市委会

关于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案第20240014号提案有关答复意见的复函
   
  市自然资源局:
  市政协转来九三学社市委会提出的《关于突破空间发展瓶颈,构建新型产业布局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根据我局有关职能,现就开展的工作情况回复如下:
  一、针对建议二“大力发展工业上楼, 探索产业空间供给新模式”。目前我局负责的工业物业以市产业转型升级基地为主,同时配合做好“工改M1”项目工业物业的企业入驻管理。为探索产业空间供给新模式,市工信局先后出台了《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进一步优化市产业转型升级基地管理工作有关规定》(东工信〔2023〕345号)、《东莞市“工改 M1”项目企业入驻管理工作指引(试行)》(东工信〔2023〕386号)。通过出台政策,优化企业入驻审核和产业空间管理,助力优质项目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上楼,引导平台型园区扩能增效。此外,我局还积极开展产业转型升级基地和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年度评价,推动平台型园区物业扩能提质。
  二、针对建议三“创新工改模式,满足高品质产业空间需求”。按照《推动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工作方案》(东府办〔2023〕7号)有关规定及市统一部署,市发改局统筹牵头我市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工作,提出2023年先行启动10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建设的工作目标,其中新地建设类500万平方米、品质提升类500万平方米。新地建设类重点选取四个平台、七大基地和南部九镇等重点区域率先落地项目,目前纳入清单管理的项目共28个,全部建成预计建筑面积约941万平方米;品质提升类项目已推动寮步横坑万荣工改工、石排专精特新产业园等62个项目改造提升,预计建筑面积约871万平方米。
  三、针对《提案》内容提到“三是园区产值低,品位低,无法满足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对成规模、高质量、多样化的产业空间要求”。组织指导申报省产业园、省特色产业园,石排专精特新园区于24年初经省政府同意,省工信厅批复认定设立省产业园,并定名为东莞石排产业园。下来将指导石龙、厚街、寮步、塘厦等镇编制申报省产业园资料;推荐立沙岛精细化工园等4个园区申报省特色产业园。
  特此函复。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8月23日

办理单位: 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局,发展和改革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