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是不断汇聚起经济创新创造的强大活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强链补链固链的生力军,是经济活力的重要载体。但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中,仍存在不足: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企业申报积极性不高。近年来,工业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政府的资金支持主要集中在大型优质企业,面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相对不足,目前为止仅出台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关的配套扶持政策,省市均未设定相关的金额奖励,落实到镇层面上看,同样缺少相关的申报奖补政策。另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设定的申报门槛较高,从企业发展水平角度上看,工业企业行业分布不均,缺乏高端制造业、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高端产业,传统制造业产业竞争力不强,一些传统产业被冷落,政府对这些传统产业的发展扶持力度并不足够,导致企业申报积极性不强。
(二)企业科技研究进度缓慢,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一是加工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大,生产结构导致企业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研究的进度、规模和深度处于较低水平。二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科技研发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三是由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往往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未来应用也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导致部分企业未能坚持发展自身技术创新,实现由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并重,因此无法满足申报要求。
(三)企业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通。目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仍未出现明显好转,企业往往以轻资产运营,缺乏抵押物,按照银行传统的信贷逻辑,难以达到融资要求,加上前期研发投入大、资金需要大,“融资”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建议1、(一)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助力企业稳步发展
补充说明:一方面,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积极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技术创新成果的机制,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使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建议2、(二)积极引导,做好企业库的监测、预测和分析
补充说明:建立重点推动申报名单,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专项摸查和针对性宣传发动工作,鼓励、支持、引导辖区内优势企业积极申报“专精特新”。
建议3、(三)强化融资服务,精准服务企业发展
补充说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成长期,通常规模较小,并且具有高技术投入、高人力资本投入和轻资产的特点,需要在金融服务方面给予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支持,不断拓展融资渠道、优化金融环境,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金融服务,帮助这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同时加快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整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信息数据,推动企业“知产”变资产,既方便金融机构精准掌握企业成长性,又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拓宽创新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助力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持续构建全生态、一体化、一站式的服务创新体系。
建议4、(四)加强政策扶持,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补充说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因为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尤其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坚定企业发展信心,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加强产权保护,才能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提案者: 陈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