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东莞提出“同类型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思路,并率先在水乡片进行了探索。作为东莞市几个片区中面积最大、户籍人口最少、人均资源最多,也是东莞的“东大门”和“南大门”的山区片,与水乡片一样既有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有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山区片毗邻深圳、香港,拥有丰富优质的山地资源和富有特色的客家文化,这是山区片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成为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区片各镇利用这种优势取得飞速发展。塘厦先以工业重镇著称,后又以高尔夫产业成功实现服务业的开拓;凤岗发挥区位优势,成为自下而上工业化和深莞跨地居住的典型;樟木头以房地产独树一帜,吸引大量港人北上置业,相应带动服务业发展,成为繁荣一时的“小香港”;清溪成为著名的台资IT产业重镇,同时又保留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谢岗虽然经济发展相对后进,但生态环境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在区域交通不断改善的背景下,后发优势明显。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深莞惠一体化的政策背景下,山区片发展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新的机遇,山区片未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我们进行探索。经过深入调研,我镇政协小组认为,山区片要发挥区位优势,主动与深圳进行产业、生活对接,我市应统筹山区片发展。目前,发展山区片具备以下有利条件:

  一、深圳产业转移愈发明显,山区片面临机遇

  近年来,随着深圳城市定位的高端化与后备发展空间的局限,制造业的空间转移与扩散趋势开始显现。一是由于不景气、成本压力或者政府转型升级的要求等原因,部分制造业已经很难在深圳扎根生长,甚至部分产值巨大的高端制造业出现被动外迁;二是由于产能扩大,而深圳无法提供土地空间增量,转而到外围寻找生产空间;第三是深圳一些中小企业做大了期望上市,而深圳的土地资源基本上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其生产和运营基地甚至总部需要外迁。深圳有资本、有发展的能力、有市场的网络,但是空间受限、成本上升,这就给山区片提供了机会。山区片具有区位紧邻深圳、发展空间充裕、产业基础扎实以及成本洼地等独特优势,如果主动对接,可以率先吸引深圳扩散企业特别是其中的高端制造业落户,为山区片提供发展机遇。

  二、深圳显现生活转移趋势,山区片具备吸引优势

  随着深圳限购令出台、房价高企、产业转移深入等原因,深圳居民的生活也逐渐出现向近邻区域扩散的趋势。随着高快速交通的发展,山区片各镇与深圳交通联系日益紧密。山区片拥有大量高品质的山地景观、生态环境以及水体资源,良好的生态和居住条件、高吸引力的房地产价格,使山区片成为深圳居住郊区化和外迁企业从业人员安居的重要选项,并有条件成为深圳广大消费者的理想居所和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办    法:

  一、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中着力提升山区片的战略定位

  山区片地处深莞惠交界地区,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中具有地利优势,本应成为深莞惠合作的重要战略空间。但在目前所见的相关规划中(包括《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山区片的角色地位很不起眼,在重点发展区中也没有一席之地。从现实发展看,目前深莞合作更多表现为镇街层面、自下而上、市场主导。建议我市改变这种局面,明确提升山区片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与角色,同时强化市级层面对深莞惠合作的统筹、谋划与实施推进,使山区片成为深莞惠合作的先行区、桥头堡和重点区。

  二、借鉴水乡片经验,整体统筹规划山区片发展

  建议我市尽快明确发展思路,开展战略规划研究,从发展概念、优势挖掘、产业建设、职能分工、空间布局、用地规模等方面对山区片进行整体统筹和谋划,明确山区片在整个东莞市和深莞惠经济圈中的地位和角色,确立山区片的整体战略与格局,形成统领山区片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使各镇具有清晰的目标和合作方向。条件成熟时启动开展山区片总体规划(或整合发展规划)编制以及产业发展规划、土地整合规划等专项规划工作,将统筹发展的思路和要求落实到具体的空间,统筹安排土地利用、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及生态保护,建立山区片空间开发的系统框架、总体部署和形态指引。

  三、强化山区片与深圳之间以及各镇之间的交通连接

  山区片与深圳的交通设施缺乏系统、高效的规划对接,目前主要靠自下而上自发性的建设、衔接和推动。深莞交通一体化程度不高、山区片各镇交通联系不畅已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镇区之间联系也缺乏系统谋划,局限了山区片各镇的发展推力,交通条件已成为山区片整合发展的主要短板。因此强化山区片与深圳之间以及各镇之间的交通连接迫在眉睫。建议我市强化山区片各镇与深圳的对接,积极主动打通与深圳的道路连接,努力实现道路交通的同城化,以交通连接为纽带进一步推进莞深惠区域一体化发展;其次,加快山区片交通一体化发展步伐,实现各镇之间的系统对接,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具体建议如下: 

  塘厦:东莞轻轨R4线的塘厦站与深圳地铁4号线相距不过十公里,如能实现两站的联通则能极大的方便和促进两地的同城化。希望能将东莞轻轨R4线与深圳地铁对接,把塘厦站与深圳地铁4号线接驳。

  凤岗:建议我市加快推进深圳大外环高速公路(东莞段)的建设进程,尽快开工建设,解决凤岗没有高速公路直通的问题。希望由市政府出面与省交通厅及博深高速项目管理处协调,加快博深高速雁田出入口的建设。建议调整东莞市轨道交通R4线规划,将其延伸到凤岗镇,接驳深圳轨道交通16号线,推进莞深交通一体化进程。

  清溪:规划建设清溪到龙岗中心城的快速通道;建议轨道4号线往东与惠州、深圳的轨道网衔接;东莞市域轨道网规划中预留通道五与广深铁路毗邻,不利于发挥轨道交通的最大作用,建议由清樟路进入清溪,然后沿清溪康怡路、聚富路、清凤路,再接入凤岗,在凤岗与深圳的轨道衔接。

  樟木头:建议将樟木头镇纳入轨道交通R4线布局,建议R4线由清溪镇延长至樟木头镇区及樟木头火车站,并与广惠城际轻轨线衔接成网,向南经凤岗镇与深圳轨道交通12号线衔接,实现轨道交通无缝接驳,加强东莞东南部地区与广州、惠州及深圳之间的交通联系,积极推进莞深惠交通一体化。建议发挥樟木头火车站的区域交通优势,强化其与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的联系整合,建立其与深圳及周边镇的快速公交连接,打造山区片的交通枢纽,成为区域内交通流的集散中心,激活整个山区片的交通联系;

  谢岗:希望市有关部门加强与省交通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在博深高速增设粤海产业园项目出口以及规划建设沥林出口与园区连接线(大黎路)。

  四、给予山区片政策扶持,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为促进山区片与深圳的深度对接并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加强政策保障,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具有多元内涵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实现各项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地区可持续发展。建议我市借鉴统筹水乡发展的经验,适时启动相关政策研究,探索制定利于促进山区片一体化发展的土地、财政、环境、规划以及绩效考核等政策及措施,并比照统筹水乡发展的做法,在用地审批、财政税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山区片一定的政策优惠与扶持。  

提案者: 樟木头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