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当代社会关联度最广、发展势头最猛、带动力最强的行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贡献度。我市山区片拥有银瓶山、观音山等大量高品质的山地景观、生态环境以及水体资源,鲜有污染,是“最美小镇群”,且客家文化悠久深厚富有特色,发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山区片各镇街围绕山地、生态、体育、休闲、客家文化做旅游文章,已打造了谢岗和清溪的生态保健休闲旅游、樟木头和凤岗的客侨文化旅游、塘厦的高尔夫运动休闲旅游等产品,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山区片生态和人文资源丰富,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各自为政,布局零散,满天星星、月光暗淡,没有形成旅游产业集聚区,缺少竞争力。二是旅游产业链运行单一、体系不足,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基本都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游览,缺少旅游吸引物,旅游功能发挥薄弱,还局限在小旅游的范畴,以谢岗登山旅游为例,很多游客爬完山就走,尚未形成综合性的消费带动。三是山区片各镇街间的互联互通不足,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与深圳的对接都不够畅顺。以谢岗为例,谢岗连接其他4个镇街只有莞惠路和东深路,从谢岗到清溪、塘厦、凤岗没有镇际公路,须取道樟木头,需时分别为40分钟、40分钟、50分钟,且通车后的博深高速在谢岗没有出入口,导致与其他镇及深圳交通连接花费时间较多,其他镇街交通也存在类似现状。
办 法:
为进一步促进山区片旅游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扩大社会消费,增加财政收入,建议:
一、注重统筹规划打造旅游精品。高度重视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按照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标准,聘请国内外顶尖专家,根据山区片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情况,将山区片生态和人文资源作为整体来考虑和统筹,进行规划设计,注重旅游休闲产业错位和链条发展,注重项目设计和包装,形成山区片内景区、景点和线路的“黄金”组合,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加旅游产品集群建设,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益,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把山区片打造成为东莞东部旅游文化区,实现生态资源共享,使资源效益最大化,有效吸纳深莞惠乃至珠三角消费市场。
二、注重加快旅游交通体系建设。要着力化解阻碍山区片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市政府适度加大财政投入,统筹规划片区内、片区与深圳的交通网络,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形成内联外畅的交通体系。将山区片旅游资源形成一个可快速互联的区域性景区,形成便捷、合理的路线。
三、强化宣传推销打响山区片旅游品牌。根据山区品目前山林水体生态、客家文化、体育休闲等旅游资源,设计出独特鲜明、地方特色浓烈、具有感召力的东莞山区片旅游品牌。在提高旅游产业素质的基础上,加大在周边省市电视、广播、报刊进行广告宣传的力度,通过制作光盘、画册、画片、摄影专集等形式,拓展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东莞旅游知名度。同时发挥好网络宣传作用,完善旅游网络体系,与全国著名旅游城区联网,发布旅游资源信息,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东莞山区片观光旅游。
四、注重建立完善投融资机制。一是探索旅游资源开发公私合作运作模式(PPP模式),推进重点景区内项目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管理,吸纳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建设;二是加大优势产业与旅游开发捆绑招商力度,破解旅游投资回报期长,吸引投资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