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疫情冲击影响国内汽车产业供应链,进一步引发人们对跨国公司供应链去中国化问题的高度关注。反观我市手机产业集群,其“芯、屏、机、核”等高端零部件以及软件严重依赖进口。如何培育本土关键领域领军企业,提升产业链控制力,以上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部分主导产业元器件、原材料进口依存度高,疫情影响下通道和物流问题进一步冲击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一是电子元器件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关键核心企业面临“卡脖子”问题。以手机产品为例,我市手机产业自主配套率达90%左右,但“芯、屏、机、核”等高端零部件以及软件严重依赖进口。华为进出口规模由2019年的3500亿下降到2021年的不到1200亿。可见,我市产业链的脆弱性。
二是物流结构性短板加剧供应链风险。与周边广州、深圳等一线口岸相比,东莞国际物流通道不具备竞争优势,我市面临周边城市一类口岸的虹吸效应明显。与深圳相比,东莞在仓储物流方面的配套设施尚不成熟,专业化程度不够。物流体系短板使东莞产业链供应链更加脆弱。
二、中美经贸摩擦和疫情叠加下,相关产业链特别是跨国公司、外资龙头企业外迁及进行“中国+1”布局的风险。一是中美经贸斗争加剧产业链外迁趋势。中美贸易战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资企业加速向东南亚等地外迁。二是外资企业寻求“中国+1”的转移效应不容低估。近年来立讯精密、伟创力等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加速在越南、印度等国设立工厂、扩大生产线,纺织业、箱包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现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转移,内资企业也因为土地成本、国际市场等因素在境外布局生产基地。
办 法:
建议强化产业链招商,推动内外资一体、上下游配套,最大限度稳住制造业产能,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一、稳定骨干龙头企业,紧抓高端增值环节。一是稳住并再引进一批加工贸易骨干企业及企业总部,争取把更多全球订单配置在东莞,培育一批本土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牢牢嵌入国际加工贸易产业体系。二是抓高端增值环节。结合抓龙头企业和总部,攥住设计、技术服务等高端环节,提升加工贸易价值链水平。通过抓龙头、抓高端,稳固东莞加工贸易产业生态。三是稳住链主企业。对我市7大战略产业群链主企业,加大服务和扶持力度,“一企一策”制定支持服务方案,推动降低企业融资、用工、用电、用气等成本负担,稳定企业发展预期,促进链主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扎根东莞。
二、稳定关键元器件、原材料进口供应体系。推动建立一批关键元器件、原材料进口战略储备和集散分拨中心,重点建设电子元器件全球战略储备和分拨中心,加快对接跨国公司在东南亚、南亚的生产基地,形成规模优势和国际议价能力,健全多元化元器件供应链体系。
三、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在新能源形成产业集群。针对跨国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专项招商,特别是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力争引进培育1家以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整车企业。重点结合重点推进关键零部件招商,深度参与大湾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争取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东莞设立区域总部或“第二工厂”,推动东莞打造成全国汽车供应链华南中心。
提案者: 杨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