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以制造闻名以外,被誉为“世界加工厂”、“制造业基地”,201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2297.51亿元,全市800多万人中,大部分是产业工人。可以说,东莞产业工人的素质,影响和决定着东莞的制造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
近年来,东莞高度重视做好人才工作,设立“人才东莞”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0亿元,连续5年共投入50亿元,用于支持人才工作发展。今年,东莞出台了特殊人才特殊政策,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招引力度,自2009年广东省启动实施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项目以来,我市共有三批14个团队入选,位列全省第三。但在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思想重视不够。东莞是人口大市,但一些基层领导、企业老板对人才开发工作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对于实用性技能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人力资源大市还没有真正转变成人才资源大市,影响了我市部分企业、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二是培养开发不够。近年来,东莞比较重视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比较重视党政人才、教育、医疗和科研人才的培养工作,但对于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载体不多,对于生产一线产业工人的培养开发不够。三是体制创新不够。一些优秀农民工(产业工人)虽然有一技之长,但是在评职称、争取科技资助、户口迁移、子女读书、医疗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四是环境配套不够。虽然近年来我市城市硬环境不断改善,但作为国内二、三线城市,东莞的教育、医疗、商业、人文等软环境与周边大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很多东莞企业普遍反映人才引进难、易流失。因此,在做好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引进的同时,建议要高度重视做好实用性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立足于升级和更新东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大批技术熟练、工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带动整体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
办 法:
一、建议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力度。要适应我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大力加强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整合我市职业技能培训资源,重点依托新建东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院,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格局。要创新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推动校企结合,“订单式”培训, 重点在模具、会计与资本运营、鞋业、家具业、电子玩具、物流、建筑与房地产、营销与管理、文秘与外语等专业类别各培训急需人才。
二、建议继续加大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从2007年起实施的“新莞人培训工程”,重点依托企业,组织新莞人员工开展岗前和在岗技能培训,使新莞人员工与本市劳动力一样享受政府的培训资助。建议要继续加大这项工作力度,结合企业需求,改进培训方式,把集中脱产培训和在职自学、传统培训模式和网络培训结合起来,拓宽培养渠道,拉长培训周期,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使这项工作惠及更多的农民工,让更多的产业工人在东莞成长、成才。
三、建议发挥行业协会在推动技能培训中的积极作用。各种行业协会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社会中介组织,他们熟悉行业情况,了解企业需求,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也承担着一定的教育和培训义务。因此,建议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好各类行业协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行业协会开展各类专业性强的技能培训,并积极开展技能认定工作。
四、建议开展技能比赛和行业尖兵评选活动。由人力资源局、经信局等部门牵头,联合行业协会,每年开展一次技能大赛,对技术尖兵进行大力表彰,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五、建议降低技能型人才的入户门槛。据调查了解,我市大型加工制造型企业的人才流动流失率很高,一些企业当年的技工流失率达60%。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建议进一步降低技能型人才的落户标准,并安排好他们的子女读书,使更多的技能工人能够落户东莞、扎根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