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避险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中国应急管理》有关文章表示,有调查显示我国家庭灾害应急包的拥有率仅为9%,28%的人对防灾减灾知识略知一二,仅10%的人表示了解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如何才能在灾难中减少损失,关键在大家对防灾工作的认识、防灾机制及自我急救技能等几方面。

  一、我市居民对防灾避险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东莞社区居民对防灾避险知识的掌握的情况,在进行网上问卷调查中,感受到居民们迫切的希望得到很多专业的指导和一些具体的预防手段。而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知道,部分居民在这一方面的知识缺乏。

  据本小组的网上问卷统计整理可得出:一共完成问卷调查185份,其中填写合格的为162份,年龄在12-72之间。十三道问卷题目中,答题完全正确的有29份,占比17.9%。正确率在80%以上占45.7%,正确率在60%以上的占比62.9%。

  二、我市居民对防灾避险知识的短板分析

  (一)广大居民对于防灾知识了解的不够全面。

  大多数的居民有一定的防灾知识,也认识到了灾难带给我们的危害,但是,对于防灾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仅知道部分,能够比较系统的掌握的比例较低。

  (二)广大居民对于防灾知识的了解停留在理论阶段。

  许多人对防灾知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当灾难来临时,只有掌握了其中的原理,才可以从容的进行自救,才会把技能和知识运用到问题当中用来解决问题。

  (三)缺乏防灾演习经验和对突发灾情的应变能力。

  对大部分群众来说,由于平时没有机会参与防灾演练或演习活动,普遍缺少对突发灾情的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大多数群众虽然都能意识到灾情来临时需要自救,甚至也准备了家庭防烟面罩、灭火器等应急设备,但其实不知道怎么使用,真正面临险情时还是手足无措。

   法:

  三、加强我市居民防灾避险知识的建议

  (一)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工作。

  把防灾减灾宣传列入社区宣传工作的重点之一,计划每年至少开展社区防灾减灾传活动4次。积极开发防灾减灾宣传资料,发放系列防灾减灾科普读物、挂图、案例教材等资料,构建防灾减灾宣传平台,办好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栏。利用节庆假日,开展一系列的“科学防灾减灾”主题活动,宣传科学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制订“社区居民家庭避险方案”,适合不同家庭成员、住宅、环境的具体情况,编列紧急情况下携带物品清单,督促居民家中配备应急设备。发放《家庭紧急避难指导》、《居民自救方法及逃生指南》等宣传资料,为居民提供应急性、实用性、有效性的指导,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救援意识,营造一个减灾自救互救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力度组建和培训专业救灾队伍。

  在现有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基础上,组建一支专业救援队伍,社区通过聘请专业老师对救援队伍进行专业培训。联合学校、消防、医院等部门,计划每年至少开展1场防灾减灾工作演习活动。一方面提高救援能力,另一方面将应急队伍向专业化、标准化、急救化推进,积极构建全民联防的新局面。同时以专业救灾队伍人员作为师资,加大防灾知识传播的力度。

  (三)组织开展各类防灾减灾社区救援演习。

  利用社区电教设备,每年组织4次社区减灾经验远程教育,提高社区干部和群众的整体素质。每年组织1次以上的“减灾示范社区演习”活动,内容包括民警治安演习、居民紧急疏散演习、邻里互救方案演习、救援儿童、老人、病患、残疾等弱势群体演习、应急器材使用方法演习等一系列的演练活动,建立起民众合力互救的减灾机制,做到消防队伍、民警队伍、救灾队伍、志愿者队伍和群众之间能密切配合,熟悉减灾紧急预案的具体实施细节,掌握灾难预防避险的实用技能,增强灾难防御和防灾减灾意识,全面提高减灾救援能力。

提案者: 刘贺贤,张敬智,蔡玲霞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