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二十大报告,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对于培育发展新动能、带动经济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底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年-2025年)》提出四大领域及五大重点工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新能源产业特色制造中心和创新发展高地。
目前东莞在建的新能源产业相关项目超过40个,总投资达578.9亿元。从《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可知,东莞新能源中小企业集聚指数名列全国前五,东莞新能源产业呈现以头部企业为首,中小企业集聚的整体产业链分布。目前我市新能源产业以加工制造为主,有自主技术研发创新的新能源企业不足,主要原因为科研技术型人才偏少,较少企业具备良好科研环境。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作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等战略布局,要加强人才协同发展,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石、外来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加强新能源产业人才的建设是新能源产业稳健发展的关键之一。
2022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82.9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20.5万人,但在新能源产业高速建设时期,对于与新能源产业匹配人才数量缺口较大,目前东莞人才结构仍未摆脱初级人才、大龄化的情况,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新型技能、复合型技能人才释放大量需求。
办 法:
1、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
基于“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结合产业发展目标及当下的重点科研项目,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创建特定的的专项人才引进政策,增强政策针对性和合理性。如上海、武汉、南京等,持续改进人才引进标准,以高、精、尖为目标逐渐靠拢;武汉结合2018年出现的“人才争夺”问题,吹响“5年内留住100万大学生”的号角。我市应根据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专项人才引进培养措施,从人才引进、人才服务、人才培养、技能人才评价,设立专门链路,聚焦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2、创建新能源产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企业输出人才地图
①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建立集政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平台,通过资源整合,数据输出,做到企业资源、人才资源、课程资源、行业发展及市场信息的信息共享;
② 政府通过专项调研,摸排全国及东莞市人才情况,输出人才地图;
③ 政府牵头,联动多方建设人才方向动态调整长效机制。政府为政策制定方,宏观指导和调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企业为用人方,为人才培养调整提供信息和意见。高职院校为人才输出方,根据政府政策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输出符合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政府透过企业人才需求反馈,评估并制定新系列人才政策,验证迭代人才引进扶持政策,确保人才专业匹配,及时掌控,形成平台信息共享共建循环通道,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链有效对接,人才方向动态调整长效机制。
3、借力其他城市人才对接
根据新能源产业链研发生产需要,制订城市人才对接计划,注重政府之间推力与拉力的双重作用,强化周边城市如深圳、广州、惠州之间的人才流动合作。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实现各城市与人才共享、共赢、共发展的良好局面。各城市以产业融合为突破口,制定科学适宜的管理服务措施,一线城市应持续研发人才引进机制,二线城市应不断调整,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人才的关怀力度,以此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新能源产业的经济稳步发展。
提案者: 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