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市统计局2021年发布《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72625人,占常住人口的5.47%。根据市民政局登记数据统计,失能老人19451人,其中重度失能7098人,老年人失能失智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老人迫切需要得到较好的养老护理服务,需求总量显著增加,任务艰巨。《东莞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是我市“十四五”时期的一项核心工作,要以创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为契机,把健康和养老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让群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而近年来,随着我市GDP连跨五个千亿台阶,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住房条件改善,城镇老人大多选择居家养老,并与子女分开居住。随着岁月流逝,身体机能出现退化后,便成了“失能”老人,在就医、交通、陪护等方面存在很多困难。而大多数社区,仅能提供下棋等休闲娱乐场所,未能提供助餐配餐、康复护理、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等服务,对于失能老人意义不大。单纯依靠传统“家庭、社区养老”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专业养老护理院提供的服务以洪梅医院护理院为例: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娱乐、心理治疗、临终关怀等全方位的服务,一站式解决了失能老人的陪护、吃饭、医疗、住房及娱乐等系列问题,是目前我市失能老人的最优选择。因此,统筹落实医养结合扶持政策,提高医疗保险资金扶持力度,支持我市服务失能老人能力建设,是当下非常重要且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工程。
但依据《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东社保〔2018〕59号)第十七条:“床日定额标准每年度核定,床日定额标准=上年度同类型定点医疗机构的床日基本医疗费用×上年度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的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的规定计算定点护理院床日定额标准,报销限额按照市内多家护理院床日服务情况核算所得结果均值约为189.9元/床日,而当下实际基础护理费用为236元/床日,高于报销限额46.1元。此外,针对我市1050份失能老人抽样统计显示,失能老人特别是80周岁以上重度失能老人,人均合并5.2种慢性疾病,护理服务医保报销限额不足支付实际支出,这抑制了大部份失能老人在护理院内进行治疗的想法,也抑制了医疗机构加大服务投入的积极性,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期盼有更好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根据东莞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东莞居民收入持续恢复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年东莞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079元,同比增长14.1%。医疗保健人均支出1991元,受2020年低基数影响,增长16.7%。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015.73亿元,同比增长53.13%。于2018年制定的住院护理报销标准已严重滞后于社会医疗消费增长需求。
办 法:
1、加强社保支付保障。当前,我市医养结合机构实际社保记账金额明显上升,且上升幅度大于我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的社保每床日定额标准提升幅度。特别是80周岁以上高龄及重度失能老年人的住院床日社保报销限额,已不足以支持当下基础住院护理服务开展,建议除限额外再提升五十元,以满足高龄及重度失能老人基础住院护理需求。
2、强化媒体推广支持。建议加强医养结合模式和政策宣传,积极推介养老机构服务好经验、好做法,鼓励失能老人入住护理院等医疗机构。
3、建设一所高水平龙头护理院。建议在市内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医院中,选取一家养老护理床位规划多、发展前景好,按照国家医养结合服务指南标准建设的,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娱乐、心理辅导、安宁疗护为一体的,且是社会医疗保险定点的公立护理院,重点打造为本市医养结合高水平标杆单位,开好局起好步,引领带动全市医养结合事业发展。
提案者: 宋秀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