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0日,民政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智慧社区是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打造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的社区治理新形态。具体而言,就是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社区的智慧化、绿色化、人文化为导向,融合社区场景下的人、地、物、情、事、组织等多种要素,围绕社区居民的公共利益,促进社区居民交往互助,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多样资源,提供面向政府、物业、居民和企业等多种主体的社区管理与服务类应用,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的一种社区治理创新形态。

  一、目前东莞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区治理的数字信息采集处理能力不足。从我市社区信息化工作来看,由于缺乏对基层实际需求的收集和分析,普遍存在人、物、地等基础数据获取时效滞后、数据信息不全、分析效率不足等问题。首先,由于与业务场景联动的数据积累不够,社区工作者在疫情期间不得不需要将大把精力用来填报静态统计数据;其次,尽管基层数据采集上报较多,但由于纵向部门数据上行后存在行政权限制约,上一级处理加工后的综合数据分析不能及时下沉社区,导致基层治理严重缺乏下沉数据支撑,数据治理存在“上下错位”“供求失衡”问题。

  2.社区服务的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由于多数社区智能化场景应用有限,尚未形成良好数字生态,仅仅依靠“智网工程”社区网格服务和部分社工机构等社会组织的有限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元化的社会服务需求。特别从过去的疫情防控经验来看,各社区基层工作者难以完全有效掌握社区居民(特别是封控区域)的具体服务需要,导致短时间内社区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特定情况下还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社区服务数字化提升可谓迫在眉睫。

   法:

  二、加快推进我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建议

  1.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智慧社区建设规划及路线图

  建议民政部门牵头,召集政数、政法、住建、网信、司法等部门协商会商,及时制定出台《东莞市智慧社区建设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围绕智慧社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三位一体”建设内容,在市级层面成立智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部门联合会商协商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权责边界,制定部门责任清单和工作时间表、路线图。

  2.建设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

  一是建议依托现有市镇村(社区)三级政务数据平台和指挥体系,整合现有“i莞家”“企莞家”“民生大莞家”“粤省事”等专版服务品牌以及社区承接的省市信息平台(目前社区统计有13个平台),建设涵盖“四务”服务的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

  二是进一步整合居住小区“一户一表”基础数据、街道条线部门业务数据、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居民办事数据等多维度数据资源。深入准确挖掘数据价值,推动线上服务与线下社区空间有机结合,对社区进行预判性、前瞻性、精准性治理。

  3.推进智慧社区智能化升级,提高多维服务水平

  一是建议将智慧社区建设工作与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推进5G、物联传感终端、人脸识别等社区基础设施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建设,有效支撑社区精准感知、个性服务等能力,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在社区层面大力推进“多网合一”“一网统管”,实现社区人、物、地、事等信息数据的动态化管理,不断提高基层网格的政务服务能力。

  三是不断完善社区“二标四实”数据体系,动态监测、实时更新辖区范围内商家、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实有地址、产品服务、活动优惠等市场活动信息,为居民提供优质商务服务。

提案者: 葛大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