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东府〔 2022〕1号),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夯实发展基础三个维度, 出台15条政策措施。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面临着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三难”问题。数字化基础薄,转型能力不足致使“不想转”;自身发展条件与数字化转型契合程度不高致使“不会转”;转型缺乏兜底保障致使“不敢转”。

  二、人才问题。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缺乏的是既熟悉生产制造又懂得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产业数字工匠人才

  三、技术问题。数字经济领域的核心技术是数据、算法、算力,调研发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障碍就是在实施和研发工业软件过程中无法解决核心技术。

   法: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归根结底是缺乏足够多的数字经济转型人才方面的问题,只要解决了数字经济人才,那么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就有了人力资源的基础。

  一、出台政策

  建议东莞市人社局出台具有东莞特色的数字经济人才招揽政策,可称之为“莞邑数匠”工程师。“莞邑数匠”工程师统一发放人才证书、建立人才库,除了一次性申领适当人才补贴外,对“莞邑数匠”工程师在落户、住房、子女教育待遇等相关方面亦予以相关优待政策支持。

  二、“莞邑数匠”工程师人才来源

  “莞邑数匠”人才可以通过四个渠道进行招揽,高校培养、全国招揽、企业推荐、竞赛遴选。

  (一)高校培养:可以通过东莞本地高校培养或者由本地高校联合全国其他高校或者产业集群龙体企业共同培养。

  由教育局与工信局牵头,鼓励并引导产业集群的头部企业,深度产教融合,或以产业订单班的形式多方位与东莞甚至全国高校(含高职院校)成立数字工匠产业学院,形成“9+5”产业集群学院(即5大产业集群与9家高等院校合作),战略部署培养高素质能工巧匠,加快构建数字产业化(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以及产业数字化(新型显示、智能制造装备、消费互联网、时尚创意、数字文化、生命健康)等数字技能人才培育机制。

  数字工匠产业学院毕业合格的学生,由培养主体负责积极联系并推荐到我市范围内优质企业就业,并颁发“莞邑数匠”人才结业证书。

  (二)全国招揽:对已经符合“莞邑数匠”标准的人才进行全国范围招揽。

  以东莞市人社局为主,对持有类似《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中级以上证书,全国其它地市获评、获奖的“数字工匠”人才,如广州黄埔区的“黄埔工匠”等。对成熟的数字经济人才来东莞就业、创业的均可通过直接向人社局申请“莞邑数匠”工程师证书并享受东莞市提供的相关优待政策。

  (三)企业推荐:市工信局提供企业清单及制定企业推荐“莞邑数匠”人才标准细则,人社局审核颁发“莞邑数匠”工程师证书并存档的方式,对东莞市范围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公司、产业集群头部企业在相应的年限可以通过企业自评推荐若干“莞邑数匠”工程师指标。企业推荐的人才为该企业员工,此员工应在企业产品研发、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前沿科技应用(如数字能源、边缘计算、机器视觉)领域等具备突出贡献的人才。

  (四)竞赛遴选: 由工信局与科技局牵头举办例如工业应用软件大赛、核心算法大赛等,通过竞赛营造一个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融通、制度环境充满活力的具有东莞特殊的创新生态系统。

  对入围的团队或者个人发放“莞邑数匠”工程师证书,已经在东莞就业的立刻享受相关优待政策,对于获奖的但未在东莞就业的,纳入人才库推荐给东莞相关企业。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