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和谐,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据统计,2020年,东莞全市办理国内居民离婚登记8403对、占结婚登记量(15871对)的52.9%。“离婚冷静期”实施后,全市2021年、2022年办理离婚登记5928对、8636对,分别占当年结婚登记量的30%、32.59%。以上数据表明:一是“离婚冷静期”使离婚率下降了约20%,对缓冲婚姻的瓦解、过滤轻率型与冲动型离婚、降低离婚率具有明显作用。二是现时婚姻家庭教育与辅导服务难以做到全面覆盖,使不少家庭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不仅给夫妻双方、孩子、家人带来了巨大伤害,也成为加大社会治理成本、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离婚率仍保持高位。
2022年,东莞全市23个婚姻登记处共办理48415宗,其中结婚登记26500对、离婚登记申请11507对、离婚登记8636对。但现场开展线下婚姻家庭辅导1525人次,其中新婚姻辅导约200人次、离婚辅导约400人次、婚姻调解约280人次。对结婚登记、离婚申请、离婚登记的当事人现场接受线下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的比例分别为0.38%、1.22%、2.32%,远低于实际需求。这说明,当事人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需求,大部分没有在办理婚姻登记业务时得到释放。主要原因有:
一是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能力存在差距。目前全市各婚姻登记处有婚姻家庭辅导人员40人,其中具备助理社工师或者社工师资格36人、心理咨询师资格4人、婚姻家庭咨询师资格6人、律师资格0人;由婚姻登记员兼职29人,占婚姻家庭辅导员人数的72.5%。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队伍难以有效衔接大量的、密集的、多元化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需求。
二是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时机不够合理。婚姻登记机关提供的公益性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服务高峰期通常与婚姻登记业务的高峰期重叠。各种“好日子”,登记的当事人多,需要辅导服务的对象也大量涌现。由于辅导服务所需时间远超办理登记业务所需时间,在婚姻家庭辅导员多为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员兼任的情况下,很难提供数量足够、质量有保证的现场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三是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环境有待改进。婚前辅导、婚姻关系辅导、家庭关系辅导、离婚调适辅导等涉及当事人隐私,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婚姻登记处作为以登记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公共服务场所,人流量较大,婚姻家庭辅导室设置及环境有限,不合适作作复杂情况下的个性化线下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场地。
办 法:
一是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需求汇集。婚姻关系建立、解除前后,是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需求加快形成、集中表现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政府部门办理登记服务的窗口,各婚姻登记处在收集、掌握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需求方面具有公信力高、针对性强、群众易接受等天然优势。建议各婚姻登记处在承诺并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动员办理登记业务的当事人抽空以填写纸质表格、微信小程序问卷等形式,收集婚前辅导、婚姻关系辅导、家庭关系辅导、离婚调适辅导需求,以及对辅导服务的具体要求。
二是注重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需求转介。建议依托各婚姻登记机关工作人员、机构及“双百”社工、婚姻家庭辅导类社会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区分地域、专长、资质、场地等情况,组建覆盖全市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建议通过信息化手段,根据当事人对服务地域、辅导时段、服务方式等要求,自动匹配相应镇街(园区)、相关机构的相关服务人员,实现服务需求的实时转介、专人跟进。
三是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质量管理。建议开发全市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机构库和人才库,制定婚姻家庭辅导志愿服务时长计算规则,完善机构和人员服务评价机制。建议根据需要适时成立相关行业组织,加强人员培训和行业自律,支持有实力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机构做大做强,不断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提案者: 罗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