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接3亿辆,已超过机动车保有量2.07亿辆。东莞市通过摸排核对,发现电动自行车实际在用总数约600万辆,日出行约750万次。一般情况下,电动自行车充电续航里程40-80公里,每天或隔天必须充电一次。充电需求成了居民出行的刚需,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管理和治理难题,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日趋突出。

  2022年全国发生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频发,关于此问题引起火灾1.8万余起。今年以来,广东已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500起,平均每5-6天起。电单车安全用电成为群众的担忧。多地开始立法,出政策禁止室内楼道充电,广东省自2022年7月1日起,明确禁止在楼梯间或室内场所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其充电。

   法:

  1、针对电动车自行车站充电火灾多发、充电隐患突出等问题,政府可以组织城管局、住建局、消防等部门进行专题研究,深入街道、社区、小区、等开展调研、摸排,找准问题症结,研究提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思路。

  2、明确加强市场流通管控和电动自行车使用管理、大力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健全运营维护体系、加强安全监督等全链条管控任务,涵盖电动自行车的销售、登记、骑行、充电、运营维护、管理、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确保集中充电设施规范建设、科学管理和长效运维三位一体、有序衔接、从源头上规范补齐充电短板,杜绝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

  3、加大支持力度,根据国家、省有关法规政策,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保障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设施建设安装工作顺利实施。建议给予充电设施建设安装企业政策扶持,按照“谁安装、谁管理、谁经营”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由充电设施建设安装企业对其设备进行自主管理、维保、经营。

  4、在政策的明确要求与更为强制的管理推动下,借助专业第三方运营机构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打通用户的充电数据、电池健康数据等,建立安全便捷的智慧化公共充电服务网络。坚持安全化、标准化、市场化、规模化、智能化原则,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安全监测、互联互通的市级只能化监管平台,做到停电充电有人管、室外充电有保障、有防范措施,价格有保证。

提案者: 孙博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