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近日公布,据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年化阶段,2035年左右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即将进入中高龄,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持续弱化,特别是面对“9073”的养老格局(即老年人90%左右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养老、3%入住专业机构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大规模、便捷普惠提供较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为此建议,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将养老机构与社区有机融合,以社区为载体,嵌入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机构,把养老院搬到“家门口”,就近为有需求的居家老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的普惠能力。
办 法:
一、改造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提供核心支撑。有计划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原有基本医疗、基本公卫服务功能之外,结合实际建立社区医、护、药、康、养卫生健康服务供给。建立老年人卫生健康平台与民政数据衔接制度以掌握社区老龄化程度趋势和老人健康信息。为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中药、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卫生服务站也可在住宅区设置医疗服务站(岗)。
二、推进医联体“一盘棋”运作。依托医联体“一盘棋”优势进一步统筹人力物力、盘活医疗服务及闲置资源,推进护理床、器具共享。通过医联体建设畅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的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绿色通道,为转诊老年病人提供免挂号费,优先接诊、检查、住院等服务,有效链接各种相关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资源价值作用。
三、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提高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通过整合预防、医疗、保健、护理、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的一体化服务,突出医养结合的综合性、连续性服务。改革收费方式和医保支付方式,解决签约服务普惠性问题。
四、督查落实按比配置盘活资源提供场地保障。按照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建设要求推进服务设施布局。加强监督落实新建城区和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对于旧城区和已建住宅小区,积极盘活小区休业会所等闲置资源,落实按要求每百户不低于15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住宅小区配设服务岗、点提供场地保障。
五、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物业的联合医养模式。根据养老服务中生活服务(餐饮、保洁、沐浴、购物、出行、社区课堂、日间照料等)、保健服务(体检、护理、养生调理、精神慰藉、康复训练等)、应急服务(安全监护、紧急救助)三大类需求归纳服务在需求层面的特征。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等与物业合作,兴办老年供餐、社区日间照料、老年活动中心等多形式养老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并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医养的联合。
六、加快建设覆盖广的智慧养老体系。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提供更便利的居家医疗服务。在手机政务APP建设养老板块,方便随时查看区域养老地图,即时了解养老服务信息,掌握养老服务政策。依托部分城市已实践的“呼援通”等养老服务热线拓宽覆盖,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援助、服务需求与供给对接,实现不间断可联动远程监护。加强社工参与服务热线建设,开展助餐、助洁、助医,与社区卫生服务站联动协助健康管理,为困难残疾家庭、失能失智老人家庭提供“喘息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提案者: 卢丹玲,郑俊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