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是历次产业革命得以实现的动力,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以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目前,以电池储能为代表的储能行业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市场空间巨大。其中,仅大型储能项目和动力电池两个细分领域,就分别拥有万亿级市场空间。
2023年3月,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我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省工信厅也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进一步推动我省新型储能产业集聚发展,提高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推进电子信息与新能源技术融合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电子先导示范区。
东莞已具备良好的电池产业链基础,全市以锂电产业链为主营的企业有300多家,涉及锂电行业的相关企业有1500多家,2021年产值超过800亿元,主要基础和优势在消费级锂电池制造上,并在细分领域拥有若干龙头企业,具备在储能产业细分赛道上分享市场高增长红利的产业基础。一是在消费锂电池方面,拥有东莞新能源(ATL)、东莞新能德等全球聚合物锂电池领军企业。二是在家庭储能和轻型车用锂电池方面,拥有博力威、新能安等优质企业。三是在锂电池材料方面,拥有一批实力强、潜力大的企业,如凯金新能源、东莞卓高、东莞杉杉等。四是在锂电设备方面,拥有正业科技、华汇精密、沃德精密、超业精密、雅康精密等大批优质企业。
储能产业作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蓬勃发展的新动能,是我市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新立柱的必然选择之一,我市应该充分把握产业发展机遇,结合东莞资源禀赋推动储能产业特色化发展。
办 法:
一、做好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对储能行业给予激励和支持,出台储能产业转型扶持政策,“突出重点,因产施策”,围绕行业重点诉求,在企业引进培育、研发创新、市场拓展、示范应用、金融服务、人才引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打造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二、瞄准头部企业储能业务发展新动态,紧盯大电芯、强集成的终端产品龙头企业,关注新型储能装备、电池关键材料、电池回收等细分领域市场,全力招引新业务、新业态在东莞落地。
三、密切关注我市大型新能源企业动态,做好本土龙头企业服务,支持引导其扎根东莞扩大业务和增资扩产,构建产业集聚的生态圈,针对储能行业爆发、增资扩产落地问题,加大土地整备、融资支持力度,建立增资扩产快速通道,支持企业抢占市场。
四、把储能材料创新作为科研主攻方向,储能产业关键看电池,电池关键看材料,建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科研单位在储能领域加大科研力度,同事搭建科研团队与本土储能企业合作平台,鼓励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根据产业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开展新型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核心材料的研发和融合创新。
五、打造新型储能东莞品牌,营造新能源人才集聚氛围,鼓励企业提升储能产品服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开发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的储能电池,提高电网适配技术,打造新型储能品牌产品;建立东莞新能源人才库,组织新能源锂电池领军人物筹划新能源领域人才论坛、茶话会、沙龙等人才交流活动,加强人才资源集聚。
提案者: 刘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