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项目建设落地,环境影响评估是重要一环,需要企业编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给环保部门审批,通过后项目才能进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文件的编制时间长短、文件质量和环评审批通过率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建设落地成效。
企业在编写项目环评文件时一般是聘请第三方中介公司协助编写的,生态环境部 “关于2022年上半年环评信用管理对象列入“黑名单”情况的通报”中,8家中介单位中3家是东莞公司,由此可见服务东莞环评文件编制中介公司的美誉度相当低。在市环保局网站看到,很多企业环评文件质量参差不齐,问题很多,诸如工程分析、防治措施这种关键重点都不符合要求,因此通过率很低,有些文件修改多次还是达不到审批要求,有些企业还因此半途更换环评文件编制单位。
有一个2020年的东莞市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先后聘请2家编制公司,历时2年多在2022年7月才完成了编制、交评审,2022年11月才得到通过批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竞争力,失去最佳投产时机,好项目就变成烂项目。
环评文件编制时间长、质量不够高、通过率低,影响项目落地见效,并对我们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原因有:
1.有的建设单位赶进度,边设计边环评边施工,未能向环评文件编制单位提供完整准确的基础资料且不断变化(特别是生产工艺、设备、原辅材料的变动),造成文件编制所依据的基础资料失实,更有甚者有些单位为使环评通过,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弄虚作假。
2.第三方中介编制单位部分人员经验不够丰富、素质参差不齐。有为减少成本,聘请一些刚毕业,缺乏经验的员工作为骨干,业务不熟悉,照抄照搬;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生产工艺不熟悉,无法准确进行工程分析(如污染源强、产污环节);有的单位人员缺乏环境工程经验,无法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有的单位由于市场恶性竞争,低价抢单,造成文件编制服务价格低、时间紧,没有进行深入的现场调查分析等。由此造成环评文件编制质量差或需反复修改。
3.评审人员方面。一些被抽取参与评审的专家人员没有相应项目经验和实际工程经验,很多为高学历学术理论派,有些评估项目抽取的专家专业配置不够合理,特别是缺乏项目生产工艺方面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很多专家没有通过环评资格考试,不懂环评、工程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
4.行业自律方面。行业、职业准入门槛过低。编制单位只要有一个员工有环评资格证,就可以开展环评工作,其他人员也不需培训考取环评上岗证,很多文件编制人员根本不知道有环评相关的编制导则、规范、标准等。
办 法:
1.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和评审行业设置一定的行业和职业准入门槛,全面提高行业所有人员的综合素质,杜绝粗制滥造、随意抄袭行为。如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所从事专业时限、经历、合理配置、限定类别且经相应培训考试合格等,把好行业准入第一关。
2.加强该行业编制/评审专家人员的相关培训、继续教育和技术交流,有关部门多组织编制单位、评估单位、审批单位经验交流,共同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3.加强市场规范和监督,促进行业自律、消除恶性竞争。有关部门完善规章制度和相关工作机制,督促相关市场参与者增强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实事求是、认真负责详细地进行现场调查勘察、做好相关检测等基础工作。特别是建设单位牢固树立第一责任意识,提供真实准确的基础资料。对市场弄虚作假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4.建立高素质专家库,合理搭配项目环评评审专家。可设置类似政府采购的随时随机可抽取参与评审工作的专家库,减少组织评审时间,提高时效。优先选择工程技术上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有国家环评资格证的专家参与项目环评评审工作。
提案者: 罗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