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会展业夹缝中求发展,加博会、家具展、智博会等一批高度体现本地产业特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品牌展会涌现出来。2016年至2020年共举办品牌会展活动176场,共有35356家品牌企业前来参展参会。同时,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植会展业的本土化政策,如《关于支持我市市场主体通过办展参展抢抓订单的工作方案》、《东莞市促进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莞市促进会展业发展工作方案》等。

  疫情的原因让我市会展业的数字化时代提上了日程。2021年我市开展了4场云会展,占比全国的1%。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采取了“线上云平台”和“线下漫博会”协同推进模式。漫博会参展商500家,吸引约5000人次入场。但我市云会展模式目前尚且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企业参展积极性不高。经调研,原因主要有:

  一、参展商对云会展成本担忧

  云展会与5G、直播、VR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涉及到虚拟展馆、多渠道推广引流等形式。超60%以上参展商认为,云会展是线下会展的配套服务,同时参加会导致时间和学习成本高企,增加不必要的开支。

  二、组展方技术力量配置相对不足

  展会对新技术力量配置普遍不足,如果遇到服务器不稳定、技术研发投入局限、交互设计不够人性化等问题也会影响到沟通效率和客户感知。

  三、客户无法直接接触和试用商品

  客户由于不能直接获得商品的感官和试用体验,难以了解产品具体性状、品质和特色等问题,因而会对购买有所顾虑。另外,客户若大批量定制非标件产品时,也需要与供应商有较多的当面沟通和反复协商。

  四、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缺乏足够强大的数据库、统一的信息整合平台和科学的数字化分类目录。参展方难以搜索、寻找目标产品,组展方也无法做到精准营销。

  另外,云会展的宣传推广力度也不够,导致客商参与度不高。

   法: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下,我市应以周边特色自贸区政策为资源,结合制造业优势,利用区位优势,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新型国际贸易平台。

  一、吸引头部会展机构,赋能本地会展行业

  建议通过国有出资平台、引导基金或者直接吸引头部云会展企业前来东莞落地,或者与供应链企业、头部B2B电商公司合资成立云会展公司。这些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精准获客、云端运营、线上线下联动、支付结算等方面的能力,能解决目前传统会展公司引入合作的代运营机构流量缺乏、客户交互效率不高、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二、发展线上直播基地,提供产业配套支持

  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同步建设直播间、会展中心、商务谈判会议室以及国际物流中心配套线下会展基地,作为线上会展的补充。构建全球直播带货的云会展网站,联合高校开设特色课程,定向培养或邀请多语种主播入驻国际贸易区,为国际各类产品企业提供全球化的多语言直播、翻译和在线客服、商务谈判服务,提供国际标准商品结算、税务以及物流平台及港口优惠政策。

  三、制定便利入境政策,完善疫情保障体系

  建议按照自贸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贸易政策,建立隔离岛区,全球的商贸人员根据各自需求,适时参加国际会展及贸易活动。建立高级生活医疗防疫政策,为商贸人员提供国际化的生活服务及国际保险金融服务、按防疫标准提供防疫区内交通工具服务等配套举措。

  四、选择平台建立试点,推动云会展产业走向世界

  建议将我市划定区域厚街、虎门等镇区作为国际线上直播会展与线下会展贸易平台建设重点对象,通过健全国际贸易平台,完善国际贸易软件、商务生活、金融保险及结算等支持,鼓励产业龙头企业带领该区域供应链配套企业参加国际直播会展和线下会展,变被动为主动,抢占全球云会展直播贸易市场。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