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市作为制造业大市,应用工业互联网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2018年,我市制定《深入推进“筑云惠企”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 促进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大力培养和引进,我市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工业互联网供应商和平台资源。目前,共有24家机构入选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在全省排名第四。迄今,培育2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17个工业互联数字化升级项目,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模具玩具、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引导6200多家(次)企业参与两化融合评估,其中200家企业通过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获得财政资金奖励。
但是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发展还存在若干问题。一是有相当部分企业开始应用工业互联网进行数字化转型,但解不同规模企业运用的程度和深度参差不齐。目前相当部分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开发的系统多以通用性为主,主要服务于该领域的大型企业需求,而能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专业化需求的系统较少。二是受到国际商务环境及新冠疫情、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市许多制造业细分行业如家具、服装、电子信息等具体企业利润薄弱。企业工业互联网化需要整体、持续的投入,企业担心在有限利润的前提下花费巨资引入工业互联网进行信息化改造,带来的效益不高,反而会吞噬仅有的利润,因此意愿不强。三是工业互联网是新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的产物,不仅需要OT(运营技术)和IT(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也需要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工人等多维度、多层次人才。不仅工业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缺少大量熟悉研发、销售、服务、管理的人才,作为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中工业互联网使用、维护、管理地人才同样紧缺。
办 法:
一、强化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提供精准服务
一是引导培育本地专业性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推动现有本地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加强与高校、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针对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业、食品饮料、化工制品等具体行业领域制造业的精准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具体行业不同规模的应用企业提供专业性、精准性服务。二是引进外地专业性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落户东莞。加强对全球、全国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的摸底调查,根据我市制造业实际筛选出可满足我市制造业需求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落户东莞,助推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二、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指引等方式推动中小型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
一是降低工业互联网产品的使用门槛。支持中小微企业采取按需付费、以租代买、服务租赁等模式,使用公有云平台提供的计算、存储、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以及行政管理、协同办公、会议系统、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等管理系统,降低企业信息化一次性投入成本。二是加强平台及相关技术宣传。利用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网站、微信等各种渠道,宣传“企业上云”的知识、工业互联网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等,营造良好氛围。
三、强化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引进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工业互联网人才建设。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推行人才“一站式”服务,建立起近悦远来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发展生态,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环境。二是加强院校建设,培育工业互联网人才。优化在莞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支持引导高校调整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专业,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支持力度,完善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培养体系。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