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创新重要发源地,对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东莞以制造业立市,大量迅速成长的中小企业成为东莞市规上工业和专精特新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东莞大力发展“专精特新”,成立产业联盟,挂牌产业园,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取得不俗成绩。省工信厅对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进行公示,东莞31家企业入选,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然而,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及培育工作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1.不少中小企业业务单一、产品种类有限,难以形成让市场人士看得见的、让银行贷款部经理看得上的产品;
2.很多中小企业技术实力有限,技术开发人员少,难以在科技研发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3.个别干部对专精特新认知不足,存在着GDP大于一切的传统思维,缺乏对本土优质企业的用心发掘;
4.金融发展环境不成熟,目前针对有潜力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尚未形成;
5.行业企业之间协同能力较弱,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和精准对接;
6.不少中小企业前期投入大量人力财物力力到研发环节,但由于缺乏有效指引,其在市场、资金、技术等存在较大问题,导致创新后劲不足,自身造血能力缺乏等困难问题突显。
办 法:
一、构建完善的培育体系,将专精特新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
1.充分评估全市科技创新资源布局和竞争力现状,深入了解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重点难点。派出得力干部、聘请学者指导中小企业培训工作,梳理企业发展优劣势和产品规划,也为其发展提供系列政策和资源对接等便利。
2.构建更加宽广的架构来为专精特新企业汇集支持力量。积极指导行业组织及时了解当地中小企业的现状和难题,及时推出一系列有效的配套政策。
3.寻求专精特新企业某个细分领域的创新,作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的突破口。把扶持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与重构全市产业链和供应链结合起来,对全市产业经济发展进行全盘统筹规划。
二、构建更智能主动的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
1.强化对中小企业往专精特新的战略指引,即引导其向某个细分领域的攻坚克难、更关注用户个性化需求、持续投入研发创新、强化品牌建设。围绕以上几点,亟须构建更智能、主动的服务体系,及时掌握企业诉求并进行智能化配套对应政策,指导企业用好惠企政策。
2.鼓励国企和金融机构进一步金融创新,夯实政策资金支持体系;促进银企精准对接,建立和完善专精特新产融合作“白名单”,按一企一策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产品;建立中小企业风险资金池,完善风险承担机制。
3.建立动态的专精特新企业种子培育库,建立和完善入库企业培育标准;鼓励有一定科技实力的企业参与政策申报,积极挖掘有培养潜质的中小企业。
4.引导成立联盟组织,确定顶层设计和发展路径,设立信息收集、监管机制等机制。支持大企业聚焦产业链“卡脖子”关键技术、行业共性技术突破,鼓励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中。通过地域资源整合以及旧改开发等方式,引导和协调建设集中的产业园区,促进形成较有发展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
三、构建更完备的发展体系,鼓励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
1.积极出台支持政策,激发科技创新精神,提高对企业创新失败的包容度,加强对专精特新创业创新的宣导。
2.须做好在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规划,充分深度融入深圳,接受深圳城市社会经济辐射带动,共享专精特新发展所需优质资源。
3.组织中小企业与相关大专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关,加强技术交流和产研协作;引导国企与中小企业分享研发和创新成果,让中小企业帮助国企拓展科研成果在消费市场的应用;完善专精特新人才评价体系和引进政策。
提案者: 民建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