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我市现代服务业,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我市转型升级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提高我市城市品位和人民生活品位的关键手段。最近几年,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我市现代服务业努力突破各种发展障碍,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体制机制不健全、扶持力度不到位、企业经营管理缺乏经验、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仍制约了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一、机构不健全,缺乏规划引导。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整体上缺乏强化引导,过去几十年里,东莞制造业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普遍认为制造业投资收益快,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效果好,于是过分强调了制造业的发展,缺乏正确引导规划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忽视了服务业对实现新型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脱离了东莞优势产业的依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服务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产业转型压力加大,扶持力度不到位。随着东莞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与扩张,也拉动着我市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持续出现的用工荒造成企业用工成本越来越大,受市场经济和国际环境影响,大部分代加工的传统制造业面临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境地。国家、广东省、东莞市各种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虽好,但执行不到位便让政策成为空话。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或落实力度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企业投资积极性,不利于我市现代服务业的稳步运行。

  三、经营管理水平不达标,缺乏竞争力。目前我市服务产业中,传统服务业比重仍较大且比较分散,各地服务业都有分布,但服务品种不够多、比较单一;现代服务业规模也不够大、融资能力不够强、抵御外部环境风险能力较弱,经营不规范且缺乏经验,方式方法都比较落后,市场竞争能力远远达不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服务业市场的快速成长和健康发展,从而影响整体层次的提升。

  四、业内人才匮乏,服务业劳动力补充滞后。制约东莞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另一关键要素是人才问题,特别是缺乏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服务业人才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另基层的劳动力市场补充亦不及时,需求规划相对滞后。

  办    法:

  立足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结合东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巨大空间,现对如何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立足东莞发展实际与特点,充分肯定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要深入实际,进行认真调研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在东莞被贯以“制造业之都”美誉的光环下,更要静下沉思,东莞要想打造成为资源型、技术型的新型城市,不能总是沉浸在辉煌制造业的光环里,要利用制造业发展的契机,大力培育发展现代化服务产业体系,把服务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大气力抓好,全方位推进。树立现代化理念,精品意识和为民服务理念,着力抓好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建议结合现我市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制定和修编相关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比如:进一步整合我市会展资源,提高展馆使用率,加大财政扶持,培育名牌展会,建议从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划拨专款,推动城市等级、经济发展与会展业发展的循环互动,并适当补贴来莞参展企业,提高参展积极性,有利于提升我市城市形象和加强会展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立足规划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在引导民营企业向制造业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并支持民营资本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项目审批流程,开辟服务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财税部门要对东莞的现代服务企业进行摸底、合理规划,并引导现代服务企业用好用足国家、广东省和东莞市现有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等,把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各项优惠措施真正落在实处。

  三、优化地区结构,创建大型现代服务产业园。东莞目前的现代服务产业没有总体的规划,各镇区各自发展,导致部分业态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化,从而使人气聚集力及影响力不够。如东莞会展行业,除了有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外,部分镇区(如厚街、虎门、长安等)还有自己的展馆。如电子批发市场,每个镇都有一个,但是经发现,部分镇的电子批发市场客流寥寥,生意惨淡。鉴于东莞各镇区都有自己的产业分布特色,政府可统一调研规划,重点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群体,集中规划,重点投资,将特色服务产业打造成为一个具有规模效应的大型产业园区。

  四、抓好现代服务业集聚街/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全面促进服务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在经营上要冲破传统束缚,放开手脚,引进世界现代服务业先进经验,改变老观念、旧方式。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科学调整服务业发展布局,引导相关服务业企业向区、街、中心集聚,建立优胜劣汰机制,积极扶持并支持申报市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单位,发挥重点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人口集中,推动产业集聚,扩大服务半径、增强辐射效应,全面提升我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

  五、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使公交体系能够连接千街万道,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六、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引进。优化引进人才的现行政策,协调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同时加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领域,促进就业和人才合理配置。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服务的知识密集度与技术含量,增强运行的稳定性,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增强跨区域辐射能力。

  我市要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还要积极研究开拓市场,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加快推进发展,积极引导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并加大对服务业发展在用地、融资、人才、税费、资金、品牌创新等方面支持力度,切实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提案者: 叶宝维

  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140031提案的答复

  叶宝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关心。我局对您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您的提案非常好,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好服务业有关工作很有启发和帮助。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东莞市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精神,以推动“东莞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为根本目标,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努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使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贡献作用明显增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至2012年已突破50%,为第一大产业,至 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3%,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一、重视服务业发展,明确发展方向

  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转变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2013年9月12日,徐建华书记在《东莞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上批示:应在高度重视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更加重视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13年11月15日,袁宝成市长主持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座谈会,提出现阶段发展服务业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重点提出六项基本原则:一是高度重视。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并将相关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二是政府推动。深入研究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并以此作为立足点和着力点,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制度。三是市场主导。要求发展服务业应该在遵循市场规律,做到市场选择,政府推动,切忌盲目发展服务产业。四是突出重点。明确政府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选择契合本地需求的服务业重点领域,采取有效措施。五是差异发展。以东莞的产业发展特点为基础,找出我市与兄弟城市的差异点,避免同质化发展。六是产业互补。透彻分析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资源利用、技术信息等要素,研究产业之间的互补性,探讨产业间合作的契合点。

  二、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我市在切实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助政策外,通过大力实施“科技东莞”,逐步加大了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截至2013年底,我市出台针对和涉及服务业九个领域(金融服务、商贸会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信息服务、总部经济、社区服务)共38个政策,主要从市场准入、税费、财政、用地、融资、人才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但也存在支持服务业的政策制定不够系统、覆盖范围太广、涉及部门太多、重点不够突出、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下来,我局将积极联合市经信局、外经贸局、金融局、文广新局等部门,全面分析研究,理顺我市现行服务业有关政策措施。立足实际,注重实效,营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良政策环境,确保政策落实能做到准确到位,能达到理想的扶持效果。

  三、扩大发展规模,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为克服我市服务业发展目前存在规划统筹滞后、布局不够合理、规模过小、产业链不完整、基础设施不配套、产业平台不完善、集聚功能不明显等问题,我局正研究制定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计划开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的课题研究。整合我市服务业资源,规划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约化发展载体,形成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服务业功能区。依托现有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大力支持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科技创意服务平台、产品设计和质量检测平台、融资服务平台等。着力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加快品牌塑造。

  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深化对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和探讨,提高各相关部门对加快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计划成立了东莞市推动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并在发改局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制定联系会议制度的工作方案,落实联席会议议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并承办联席会议交办的有关事项。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落实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我局在编制年度计划报告时,着重研究把服务业发展指标列入其中,同时注重服务业发展指标与其他经济指标的协调发展,逐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指标比重和贡献率。研究制定全市服务业分领域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监督检查,把有关指标任务作为经济责任考核指标列入镇街和部门考核。  

办理单位: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