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市委会:
感谢您们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们提出的《关于打造粤港澳医用同位素和放药研发中心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综合会办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和大学筹建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高站位的顶层布局设计”的建议
(一)把建设国内重要的核医学研发基地列入重点工作任务
我局正在研究制定《东莞市发展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打造国内重要的核医学研发基地。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推进核医学和放射医学技术研发与应用。进一步优化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加快推进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开发、硼药研发及产业化,吸引国内外科学家和团队协同开展生物信息、药物筛选、生物大分子和蛋白质等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放射性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及核素体内外诊断、体内外放射性药物、介入以及各种射线治疗的临床研究,建设国内重要的核医学研发基地。
(二)借助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打破产业发展滞后现状
目前,市卫生健康局正牵头组织东莞市人民医院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及东阳光集团合作,共同推进硼中子俘获治疗(以下简称“BNCT”)项目建设,加快BNCT技术的研产转化,使我市成为BNCT产业化研发的前沿基地。该项目已纳入《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是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高科技转化应用项目,各项重点工作均在稳步推进。借助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开展BNCT项目建设,有望打破我市核医学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
二、关于“成立医用同位素生产和放药研发中心”的建议
(一)推进BNCT治疗中心大楼建设
BNCT治疗中心大楼项目选址在市人民医院(红楼院区),建设规模为18464.42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封顶,正进行内部装修并同步推进设备安装。市人民医院计划借助与南方医科大学进行高水平医院校地共建的有利条件,规划在BNCT治疗中心大楼旁建设研究楼,用于设置BNCT项目为主的临床研究病房及围绕医疗设备及硼药的改进研究、注册,BNCT在肿瘤、神经等临床专科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等。
(二)联合搭建BNCT科研平台
为推动更深更广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力提升我省乃至我国在恶性肿瘤研究方面的基础科研和临床治疗水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市人民医院联合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及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申请省发改革委组织申报的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名称为《恶性肿瘤硼中子治疗应用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得到了省发改委大力支持。
(三)联合硼药仿制药的研发
市人民医院正协同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物理高能研究所,一并开展BPA仿制药BNCT临床前试验研究,探索特聘北三院放疗科王俊杰教授为临床试验顾问的可行性,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衔接。下一步计划开展BPA仿制药BNCT临床前动物实验。预计2023年完成硼药仿制药的体外研究;2024年开展硼药仿制药的临床前研究,力争同年向国家申请临床试验批件。
三、关于“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加强人才引进
近两年我市多家医院引进科研型高层次人才、临床学科领军人物;柔性引进人才及团队,指导科研与临床工作。如东莞市人民医院为推进BNCT项目的研究及应用、拓展,积极引进及培养人才,包括引进及培养具备硼药仿制药和BNCT临床前研究能力的团队、放疗科团队的人才,目前已经引进相关高层次人才5人,柔性引进了国家纳米中心梁兴杰研究员团队,及南方医科大学黎孟枫教授团队,并计划联合国内专家组成BNCT临床实验专家委员会。
(二)加快人才培养
为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市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技学院等四所高校基本设置了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专业。其中,广东医科大学开设了核医学相关课程。在建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及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也把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专业列入建设计划。后期,待两所高校完全建成后,可进一步探讨争取在同位素和核医学方面设立相关学科。
以上是我局对您们的提案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感谢您们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们一如既往支持东莞科技创新,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特此回复。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7月3日
市科技局:
发来《市科技局关于提供对第20230345号政协提案会办意见的函》收悉,现将有关会办意见反馈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关部署,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我市从2019年起全力推进大湾区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筹建工作。
1.大湾区大学。按照教育部以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教育厅会同我市在开展大量调研以及多轮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大湾区大学办学初步方案》,并于2020年7月通过省政府常务会审议。根据办学方案,大湾区大学定位为以理工科为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围绕理工科的办学定位,大湾区大学(筹)先期组建了物质科学学院、理学院和先进工程学院,在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等专业上开展了师资引进。同时结合上述专业,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了大湾区大学正式设立申报材料,并适时上报教育部。
2.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是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合作举办的教育机构。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初期港城大(东莞)将以打造旗舰、标杆合作大学为目标,强化引进港城大优质教育资源,聚焦双方优势学科专业,在办学初期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金融等本科专业,以及电脑科学、能源及环境、工程管理学、数据科学、环球企业管理、金融学等硕士专业。以上开设的学科专业已作为学校正式设立的申报材料上报教育部。
二、下来工作打算
结合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目前大湾区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重点工作是加快推进正式设立工作。下来我市将按照上级要求,加快推进学校筹建,做好现有学科专业上的师资引进、科研储备以及学生培养的准备工作,不断完善各项办学条件,争取教育部支持,加快推动学校正式设立。待学校正式设立并平稳运行后,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学科布局,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市科技局:
转来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345号提案《关于打造粤港澳医用同位素和放药研发中心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政协提案中提出“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次培养。建议大湾区大学或者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设立同位素相关学科,整合广东医科大学的药物研发能力、散裂中子源装备能力和东莞市人民医院的临床经验,把同位素药物的产业化全链条打通”。目前,我局正牵头组织东莞市人民医院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及东阳光集团合作,共同推进硼中子俘获治疗(以下简称“BNCT”)项目建设,加快BNCT技术的研产转化,使我市成为BNCT产业化研发的前沿基地。该项目已纳入《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是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高科技转化应用项目,各项重点工作均在稳步推进。
一、项目进展情况
(一)推进BNCT治疗中心大楼建设。BNCT治疗中心大楼项目选址在市人民医院(红楼院区),建设规模为18464.42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封顶,正进行内部装修并同步推进设备安装。市人民医院计划借助与南方医科大学进行高水平医院校地共建的有利条件,规划在BNCT治疗中心大楼旁建设研究楼,用于设置BNCT项目为主的临床研究病房及围绕医疗设备及硼药的改进研究、注册,BNCT在肿瘤、神经等临床专科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等。
(二)积极引进BNCT项目人才团队。为推进BNCT项目的研究及应用、拓展,建设BNCT研究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积极引进及培养人才,包括引进及培养具备硼药仿制药和BNCT临床前研究能力的团队、放疗科团队的人才,目前已经引进相关高层次人才5人,柔性引进了国家纳米中心梁兴杰研究员团队,及南方医科大学黎孟枫教授团队,并计划联合国内专家组成BNCT临床实验专家委员会。
(三)联合搭建BNCT科研平台。为推动更深更广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力提升我省乃至我国在恶性肿瘤研究方面的基础科研和临床治疗水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市人民医院联合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及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申请省发改革委组织申报的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名称为《恶性肿瘤硼中子治疗应用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得到了省发改委大力支持。
(四)联合硼药仿制药的研发。市人民医院正协同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物理高能研究所,一并开展BPA仿制药BNCT临床前试验研究,探索特聘北三院放疗科王俊杰教授为临床试验顾问的可行性,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衔接。下一步计划开展BPA仿制药BNCT临床前动物实验。
预计2023年完成硼药仿制药的体外研究;2024年开展硼药仿制药的临床前研究,力争同年向国家申请临床试验批件。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力推进BNCT项目建设。加快完成工程验收移交使用及设备安装调试,进一步梳理并敲定BNCT临床前研究计划,为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硼药和BNCT设备开展临床前试验许可作准备。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加快审批速度。
(二)研究支持同位素和放药研发。研究利用BNCT项目优势,联合高校、药企、医院等共同开展同位素和放药研究工作,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专此答复。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5月29日
办理单位: 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局,大学筹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