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况分析
数字医疗是把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医疗方式,是公共医疗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目标,它绝不仅仅是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简单集合。在数字化医疗中,病人能以最少的流程完成就诊,并且还可以实现医疗设备与医疗专家的资源共享。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建立互联网医院,拥有完善健康信息的数据库,能极大提高竞争力,也是数字医疗的基本体现。
互联网医院兼有咨询、随访、慢性病管理等功能,它有实体医院作有力的支撑,线上方便病人,简单问题网上进行解决。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允许医疗机构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诊疗等互联网医疗服务,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明确了发展方向。2021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达900多家。截至2022年6月,全国已审批设置1700余家互联网医院,发展速度较快,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促进各区域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均衡发展,细化监管标准,明确监管内容及方式。在对各地互联网医院进行评估的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规则。
近几年,东莞市多家医疗机构相继建立互联网医院并逐渐完善,进行“互联网+医疗健康”线上咨询及诊疗工作,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但仍局限于少数市属医疗机构,镇街医院较少。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于2020年12月开通互联网医院,东莞市中医院于2022年2月成为全省首批、东莞唯一“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医院建设单位。这是广东省卫健委对东莞市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标志着东莞市数字医疗、互联网医院建设工作步入新阶段。
办 法:
二、意见建议
(一)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应统筹协调,督促各级医疗机构在自身互联网技术允许的条件下,积极建立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可以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实体医院基础上,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允许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诊治以及开具部分处方。市卫健局着力促进各镇街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均衡发展,做好监管指导工作,各镇街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应配合上级的监管,细化标准,精确评估,做好反馈工作。其最终目的在于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健全服务体系。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应结合自身发展,积极投身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建设,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数字医疗能最大化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医疗机构的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以此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要鼓励上级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超声等服务,促进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
(三)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开通多种服务功能,包括免费咨询、线上问诊、便民门诊、用药咨询、心里咨询、药品邮寄、线上义诊等。医疗机构要持续优化线上诊疗服务功能,全面提供线上预约挂号、在线续方及药品配送到家等多项便民服务。所有号源应均可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健康东莞、支付宝等平台进行预约挂号。凡半年内在同一医疗机构有过就诊记录的患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可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续方、线上缴费,医疗机构对相应药品进行寄送服务,让越来越多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优势作用,既满足了群众日常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又缓解了医院救治压力,同时减少了人员聚集,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
提案者: 陈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