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东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将围绕“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这16个字来推进各项工作,使健康东莞建设迈上新台阶。数据显示,医院70%临床诊断行为要借助医学影像检查,80%—90%的医疗数据信息来源于医学影像。近年来,国家、广东省多个文件要求,提出要推动各级各类医院检查检验结果共享,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并逐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而这其中,医学影像资料的信息化共享是关键且重要的一环。然而,由于东莞各医院以自建系统为主,PACS(影像)系统存在差异,图像信息难以线上互通。同时,存在部分医院影像结果不认,医院影像产业链条与医院营收挂钩、医院管理者针对“云影像”态度保守等问题,既阻碍了医院之间医生的共享交流,不仅消耗了患者的体力和财力,而且造成优质资源浪费。
办 法:
(一)试点“云影像”,建设区域医学影像共享平台
建议由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牵头,集中统一招标,统一采购设备,创建东莞市医学影像共享网络服务平台。并在人员、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可由东莞市人民医院等区域龙头医院牵头,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发挥专业优势,并在医院内或附近建立和发展第三方影像中心,由各级医疗机构向其购买检查服务。可优先在市级或镇级地方区域开展,后逐步拓展至区域联盟,实现影像医联体,避免重复检查,节约看病费用。
(二)激活“云数据”,建立第三方读片中心
患者在影像中心完成的相关影像检查数据,将上传至医学影像共享服务平台。为了解决影像报告不互认的问题,既保留原始图像数据,建议第三方读片中心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在进行相关的考核、制定一定标准后,第三方读片中心的医生团队可以由各医院的影像科医生组成,在规定的服务时间内需全职参与。其发布的影像报告在上级医生的审阅后再发送至平台供临床医生和患者下载。
(三)强化“云安全”,保护患者影像与数据安全
运用独立光纤进行影像数据的传输,具有信号串扰小、保密性能好的特点,保证传输速度、传输距离的同时,还可以独立于医院内网封闭式的数据管理。为了降低患者隐私泄露的风险,影像共享资料库的上传与下载可通过增加接诊医生电子签名或指纹识别的操作程序加以防范。同时加强网络防火墙的建设,切实堵住信息泄露的漏洞。定期举行网络安全教育讲座,从法律制度的强制,规章制度的约束,人员行为的规范等方面加强医疗信息安全建设。
(四)完善医保政策,制定合理收费标准
为了制定合理收费标准,地方财政、医疗、发改委和医保管理部门应及时制定医学共享读片的收费标准和补偿细则。完善相关医保政策,调动医疗机构负责人的积极性,并将影像共享的信息量纳入考核医疗机构负责人的细则中,达成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医疗服务协同规则,担负起社会责任,以高性价比、高质量服务回馈市民。
(五)规范医疗行为,严格质量管理
在程序建设书写过程中,遵循医疗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的原则,严格管理共享影像图片的读取,设置相关权限及规定专科授权范围,保障优质资源发挥其应有作用。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强化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和责任意识,制定互联网医学影像共享读取的相关规定以及质控考核办法,以确保系统安全、医疗安全,避免医患纠纷。
提案者: 黄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