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化遗产项目虽然被列入保护名录,但依然面临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的严峻危机。如今数字藏品的出现,让文化遗产传承找到了新的舞台,帮助文化遗产技艺穿越时空,实现全新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东莞要积极跟上形势,推动东莞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内文化遗产项目数字藏品化正加速发展,“武当·生命之书”、“苏州园林”、“十八罗汉头”、“商代·兽面纹方鼎”等数字藏品不断出现,三星堆、故宫博物院、各地省市博物馆等众多文化博物馆也陆续推出多款文博类数字藏品,各大主流平台的支持,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企业都进行了布局,探索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开发的新路径。东莞有一大批文化遗产项目:可园、销烟池、威远炮台、南社古村落,东江纵队的纪念品、改革开放的重要纪念物品,历史上不同时代的、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文物;和历史文化街区,还有千角灯、龙舟制作技艺、麒麟舞、木鱼歌、莞香制作技艺、茶园游会、东莞莫家拳等120多项非遗项目,这些文化遗产项目普遍存在着缺乏市场认知、价值被低估等现象。而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年纪偏大,保护和传承面临压力,在当下数字藏品兴起的环境下,东莞应积极利用新的科技手段推进东莞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步伐,实现文化遗产项目从普遍性价值到社会知识的提升,并通过数字藏品的新型社交理念,数字化的便捷,促进历史文化更好地触达社会大众及传播,特别是年轻的新生代们。
办 法:
1、加快东莞文化遗产数字化进程。一是通过区块链、5G、AI等技术手段,通过数字藏品的凭证功能,有效地保护了珍贵、濒危和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借助3D扫描与重建、数字影音、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手段,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全实景、全过程高清展示。三是通过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项目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传输、数据应用等方面的作用,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承、传播,使得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提升文化项目的吸引力。在东莞文化强市的要求下,利用数字技术,激活文化遗产深层次的价值,为其传承与发展带来新机会。
2、支持文化遗产数字藏品的展示和应用。建设虚拟展厅,运用VR、AR、AI等虚实互动的创新展览形式,展现东莞文化数字资产新形式,为人们带来更美好、有冲击的文化互动体验,加深对文化遗产制作工艺的匠人精神的理解和学习,并通过线上线下的会展形式,通过商业运作,创造和提升其价值,推动东莞文化数字产业的发展。
措施:
1、政府领导,统一部署,设立东莞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导小组,对东莞文化遗产全面梳理,制定每项遗产数字化方案,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方式、技术、数字资产管理、使用权限、市场化运作、收益分配等进行规划设计。
2、推动文化企业与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3D建模、数字孪生、渲染处理、云存储、元宇宙等技术,助力东莞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形成一批东莞文化遗产项目的数字资产,为遗产保护、展示体验、应用开发、交易流通等提供新的运营方式和数据基础。
3、加大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东莞文化遗产市场化运作的商业模式,吸引艺术家、设计师和创意者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基础上,开发出更贴近现代生活,代表东莞精神的创意产品,与东莞潮玩企业结合,形成东莞文化创意、生产、运营全产业链条的新业态,在东莞形成一批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创新创业企业。
提案者: 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