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在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保护是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如何通过有效的科技手段提高历史文化保护水平,是城市更新重要的探索方向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10月,在广东潮州古城牌坊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东莞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是岭南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现存历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时间序列完整。近年来,东莞市通过完善一系列城市更新政策,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要求,在城市更新前期中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测绘建档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保护新科技、数字化等工具应用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化管理不足。城市更新处于不断变动和完善的状态中,在改造项目中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保护仍不够充分。目前东莞市对于城市更新中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底数、风貌管控、保护利用成效等缺乏统一管理。2.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难。在目前的城市更新项目中,未能充分对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所承载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等价值要素进行突出和重塑,采取“静态保护”的方法将其简单地封存起来,展示融合方式相对单一,未能结合新的科技手段进行创意宣传,面向公众的成果影响力有限,造成历史文化资源与市民生活割裂。

   法:

  为进一步促进新科技、数字化等工具在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保护的应用,为智慧管理、构建“数字记忆”、活化文化元素、创新阐释和展示方式提供新的可能,建议如下:

  1.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摄影测量、数据库管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历史文化保护管理方式。通过信息化资源手段进行登记和更新,建立集合多方参与主体、多样数字技术及多元数据类型的城市更新历史文化资源公共平台。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数据化和物联网化,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信息进行动态收集和高效管理,基于分析模型,定量评估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价值和保存现状,实现历史文化资源数据的查询、分析、动态记录等功能,为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决策辅助,及时、准确地将信息同步到市场参与主体,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出现历史文化资源损毁的现象,从而使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更为全面的保护。

  2.借助空间数字化、文化传播网络化等新型科技手段,创新历史文化资源的再利用方式。应用各类新科技、数字化等工作,从多维度对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兴贤里、南社古村等)、历史名人遗迹遗址等加以维护和推广,在改造项目的保护区内构建村史馆等展示互动空间,开设创意活动区域,推动旧改项目和历史文化的融合,深化政府统筹和更新项目的落地实施。针对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空间的功能活化,运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虚拟再现和复原展示,建立历史文化资源的电子档案。以数字艺术为阐释手段和载体,应用文字、录音、录像、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实现三维漫游、时空间变迁对比等展示方式,对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空间场景和史事进行数字化再现,增加公众的真实感受、参与积极性。

  3.基于域内信息的动态监测与评估体系,合理建立保护监测预警体系平台,实现预防性保护先行。在智慧城市的新理念框架下,依据统一指标对保护对象进行损害后的修补方案模拟,生成个性化的保护方案,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运行、监测、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动态化及智能化。深耕保护传承工作对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格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提案者: 陈雪昕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