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人才强市战略,全力打造人才创新高地,截至2022年下半年,全市人才总量超282万人、高层次人才超20.5万人。在港澳人才方面,尽管我市大力推出了多项优惠政策及补贴吸引其来莞创新创业,但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市港澳青创基地引进港澳企业项目160多个、港澳青年100多人,这与我市刚刚召开的高质量发展大会和政府“一号文” 确定的高质量发展目标,需要汇聚更多的港澳人才不断壮大国际化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服务还存在差距。港澳人才在现代服务业、国际交流上具备较强专业优势,既是“一国两制”下莞港澳合作发展纽带,又是国际型人才的“磁石”,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少不了港澳人才的智力支撑,因而将前期政策深化落实到持续吸引、留住港澳人才从而凸显我市港澳人才汇聚优势的具体措施上十分必要。

   法:

  一、建立统一服务平台,优化人才招引程序和服务。

  在加大政策力度招引港澳人才的同时, 更加注重优化人才招引程序及服务,提高其留莞发展的稳定性和认同感。可借鉴香港的《优才/专才计划》以及澳门《人才引进制度》可取部分,如对于人才招引香港设有专门的人才服务窗口及宣传渠道,在人才招引门槛、签证入境、申报流程都较我市招引港澳人才的程序简化和便捷;又如澳门人才发展委员会针对引进人才提供税务优惠措施、适时征询各界建议不断优化更新政策。我市可在港澳人才信息、签证通关、资格认定通用、申报程序、金融服务等方面建立统一平台,整合散见于多项政策文件中涉及港澳人才引进的相关内容,制定清晰的人才引进服务指引手册,实现一站式服务。解决港澳人才需要掌握对接多个部门的繁复信息以及繁琐程序的问题,消除他们初来乍到的茫然困惑和不安,贴心为其提供就业发展服务,让人才乐于来莞留莞安心创业发展。

  二、引进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创新产业、项目,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我市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创科知识产权服务、国际级金融、设计、运营、培训等现代服务业,而这些现代服务业正是港澳人才所擅长的领域。要重视引进培育相关的创新产业、项目,并为人才提供类国际化的工作环境,同时持续完善人才安居购房、交通出行、医疗保障、知识产权申报保护等后勤服务,打造高质量、成熟的人才生态圈,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快速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整体水平。

  三、搭建多元交流平台,发挥港澳人才创新优势

  实现东莞的高质量发展,人才自身也需要持续提高综合素质高质量发展。目前,单靠两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提供的平台和活动难以将我市的创新氛围和港澳人才的创新优势发挥出来。建议抓住现时通关便利,统筹协调各镇街以及行业优势资源、搭建多元化的高质量人才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与港澳人才部门联系合作,如可与澳门的人才发展委员会、高校、社会团体甚至港澳企业等建立合作计划,从港澳青年人才的假期实践、就业指导、创业指引、生活服务、文化共融等方面开展互访或交流活动,参与企业、院校或项目短期就业及合作计划等。可搭建国际人才港,学习参考深圳前海港澳青年交流经验,结合人才的专业方向和自身优势,定期专场专项举办国际化讲座、论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培育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激发人才不断迸发创新活力。通过举办或承接更多国际大型赛事、高峰论坛、人才嘉年华等活动展示人才的风采。以多元化的高质量的交流平台吸引和留住更多港澳人才在莞就业发展,实现我市人才的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同时,加快实现整体高质量发展目标。

提案者: 何颖贤

市台港澳事务局:

  市府办转来东莞市政协第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030320号提案《关于更好地吸引港澳青年人才投身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结合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搭建多元交流平台,发挥港澳人才创新优势,是吸引港澳青年人才投身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对助推动我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工作部署,以举办莞港澳经贸活动为载体,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吸引港澳青年来莞发展,发挥港澳人才创新优势。2022年,我们稳步推进与香港贸发局、澳门有关机构协会的经贸交流活动。与亚洲及大洋洲区葡侨委员会建立联络协调机制,围绕推动东莞、澳门、葡萄牙企业家在工商企业和经贸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进行了探讨。联合香港贸易发展局成功举办Go GBA大湾区「政府优惠政策」介绍-东莞篇线上直播视频会议,推介了东莞投资机遇、优惠政策,及莞港合作新成果,吸引近1300名企业代表及观众线上参会。

  下来,我们将继续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工作部署,积极配合市台港澳事务局,市人社局,团市委等部门,积极发动有关商协会、在莞港澳企业参加在莞举办的交流活动,主动为港澳青年介绍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政策,吸引港澳青年来莞就业创业。配合做好香港、澳门来莞团组的接待工作,为有关协会及企业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力争促成更多领域的项目合作,进一步吸引港澳青年来莞创业发展。

  以上答复,供参考。

  承办人姓名:彭涛

  联系电话:22817859

  东莞市商务局

  2023年 6月 25日


何颖贤委员:

  由您提出的市政协提案20230320号《关于更好地吸引港澳青年人才投身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经研究并结合会办单位意见,现针对提案中的有关建议回复如下:

  一、推动平台建设,为港澳青年提供“一站式”服务

  我市的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东莞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均已获评省级的“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称号。

  其中,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引进119个具有港澳籍或港澳高校教育背景的人才项目,带动超100名港澳籍人员就业,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前列。基地以政府为主导运营,引进、培育、服务港澳项目,吸引港澳青年落地发展。出台《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推动港澳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给予港澳项目启动资金奖励、快速成长奖励、发展成效奖励、项目配套奖励、办公场地租金补贴、聘用补贴等,对来园区就业或实习的港澳人才分档给予综合补贴和实习补贴等。为港澳企业和人才就近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政务咨询、政策申报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

  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自2021年建成以来发展势头迅猛,累计入驻港澳项目84个、吸引110位港澳青年到基地创新创业。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财税、人才招聘、创业培训、项目路演、创业导师辅导、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一站式创业孵化服务,让港澳青年专注于市场开拓与业务发展。

  此外,我市在松山湖、莞城、虎门、东城、南城、厚街、长安、塘厦、常平等9镇街(园区)建设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先行区,2020年以来集中向港澳人员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知识讲座、创业培训、参观学习等活动75场,吸引1800人次港澳青年积极参与,让粤港澳青年的交流沟通更加密切。

  二、着力招才引智,助力港澳青年在莞高质量发展

  我市从项目合作、人才引进、活动交流等方面积极推动莞港合作交流,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集群效应,主要工作成效包括:

  (一)组织实施莞港澳科研合作项目

  探索研究支持港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市财政科技计划的政策措施。一是在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粤莞联合基金中设立港澳科研团队项目,共有5项港澳科研团队项目获立项,共计立项经费超过1100万元,其中包括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开展“月壤3D打印基础研究”项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香港大学“汽车用超高强热成形钢动态力学行为与服役安全评价”项目等。二是鼓励本土单位参与粤港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2022年推动我市凯金新能源企业联合香港理工大学申报港澳科技成果来粤转化项目,2022年推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散裂中资源、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4个项目联合香港高校申报粤港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

  (二)打造粤港澳交流合作平台

  一是支持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和科研仪器向港澳开放。推动散裂中子源与东莞理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建设的我国首台全散射中子谱仪—多物理谱仪正式投入使用;已累计完成了超过800个用户实验课题,其中港澳用户实验课题超过40项。推动散裂中子源联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澳门大学共建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面向大湾区实施开放课题26项,其中立项港澳课题3项。二是支持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中心累计举办了高端学术会议超过20次,累计邀请超过200名大湾区专家学者参会;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开展近20名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设立卓越青年学者基金,面向港澳招聘5名青年科学家加入中心开展多项前沿课题研究。三是推动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在莞设立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目前该研究院已孵化机器人创业公司60余家,累计产值近30亿元,获外界融资8亿余元。引进港澳台企业12家,其中李群自动化、优超精密、亿动科技、云鲸智能等多个在孵港澳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和高潜力趋势。

  (三)大力引进港澳科研团队和青创人才

  一是大力引进香港高端人才团队。依托省创新科研团队项目引进了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为带头人的运动控制与先进装备技术国际研究团队,香港城市大学王钧教授为带头人的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引进了香港城市大学支春义教授科研团队。二是实施东莞市扶持科技人才创业计划。支持既懂科技创新又懂市场运营的科技人才携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来莞创业,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给予前期落地租金补助,以及后续发展里程碑奖励,最高可达500万元。目前已累计组织2批次共37个科技人才创业项目入库,推动其携成果来莞落地转化。三是积极鼓励港澳青年来莞创新创业。联合香港科学园开展“iDM2硬件开发加速计划”,为港澳创业人才寻找到生产商合作伙伴,开展样机试制和市场开拓。累计促进科学园10多间科技人才企业到东莞落地。2022年拓展实施“iDM2电子开发加速计划(东莞专项)”,共招收硕士学员30人,开展为期3个月微电子课程培训。

  (四)持续举办莞港澳科技交流活动

  自2018年起,我市联合广东院士联合会连续四年举办粤港澳院士峰会,累计邀请了218名海内外院士、700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其中港澳院士及校领导超过20名。2021年与香港理工大学组织开展线上交流对接会,与香港科技园举办2021年GBA Express“走进大湾区”系列网络研讨会,组织10多家企业企业参加2021年内地-澳门产学研对接路演活动。

  三、丰富交流活动,拓展港澳青年在莞朋友圈

  一直以来,我市大力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实习和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组织港澳项目路演、港澳创业人才分享会、港澳青年东莞行等活动,打通港澳青年与各类创业资源的对接渠道,推动港澳青年来莞创业就业,促进港澳青年到粤港澳大湾区交流交往。

  (一)创业就业活动方面

  自2019年起,连续4年举办台港澳青年双创路演交流活动。通过优质项目路演、优秀项目创始人创业分享、台港澳青年企业家聚会交流等,进一步促进台港澳青年与投资人、企业交流合作,活动期间宣传我市台港澳青创基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台港澳青年及青创项目入驻东莞,帮助台港澳青年落地发展,已累积29个创业项目于活动中得到展示;连续三年实施港澳青年创业“伙伴计划”,邀请粤港澳杰出企业家和优秀行业导师,培养一批熟悉港澳文化、具有创业意愿和专业能力的东莞青年与港澳青年结对创业,共吸引130余名莞港澳青年参与,切实推动莞港澳青年共融发展;举办多届“创青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其中2022年举办第九届“创青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东莞赛区,征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项目53个,推报8个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优质项目和创业团队参加省赛。

  此外,多年来陆续举办“莞港澳青年创业交流活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交流活动”等创业活动,进一步丰富青创平台建设,通过现场莞港澳青年的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为莞港澳青年搭建学习平台,促进莞港澳青年认识大湾区融入大湾区和国家发展大局。

  (二)实习活动方面

  2019年以来,在省港澳办的指导下,我市累计对接超50名港澳高校学生来莞参加实习计划活动。期间,根据港澳青年需求遴选实习岗位,于假期为实习青年安排企业考察、团建和城市参观等。通过实习计划活动,加深港澳青年对我市营商创业环境的认识,促进莞港澳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交流活动方面

  积极开展“港澳青年看祖国”石排潮玩、寮步沉香文化之行、“红荔传情 浓情端午”内联会联谊交流活动、“潮起湾区 才聚万江”港澳青年东莞行活动等,利用东莞内地港人联谊会、香港东莞同乡会等社团组织,构建莞港澳青年交流联谊网络,通过实地考察和在莞港澳青年分享等活动形式,进一步促进莞港澳青年的交流互动,加深莞港澳青年的文化认同。

  专此函复

  中共东莞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

  2023年6月30日


市台港澳事务局:

  关于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320号提案《关于更好地吸引港澳青年人才投身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针对建议中的“一、建立统一服务平台,优化人才招引程序和服务”方面:

  2020年12月,我市出台《东莞市优才卡管理暂行办法》,符合条件的台港澳人才可申领我市优才卡。持卡人在我市可享受相对应的安居保障、行政便利、个税服务等24项待遇和优惠便利服务。在东莞优才服务中心设置“港澳台及外国人士服务区”和“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并设置洽谈交流区域,提供座谈、交流、休息场所,为符合条件的港澳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针对建议中的“三、搭建多元交流平台,发挥港澳人才创新优势”方面:

  (一)举办线上招聘活动。为持续响应港澳青年的就业实习需求,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广泛收集符合条件的岗位需求信息,建立港澳青年就业实习岗位信息库并动态更新。今年已举办了2场港澳青年专场网络招聘会,涉及企业88家次、岗位208个、需求人数889人。

  (二)促进港澳院校与莞企校企洽谈。邀请港澳院校参加东莞市校企洽谈会,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等5家港澳院校参加2023年东莞校企洽谈会,入驻线上校企洽谈平台,与东莞重点企业开展对接交流,促进校企双方签订订单式培训、建立见习基地、输送毕业生等合作协议。

  (三)打造港澳青年职业指导工作室。进一步完善职业指导体系建设,依托滨海湾新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于今年3月建设完成“莞职导”工作室,为港澳青年提供创业开导、职业规划、政策匹配等服务,吸引港澳青年来莞创业就业。

  (四)举办港澳青年东莞行活动。为加强港澳青年交流,激发港澳青年到东莞创新创业的热情,今年2月10日和11日,市人社局联同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台港澳事务局、万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举办“潮起湾区 才聚万江”港澳青年东莞行活动,邀请了包括青年企业家、高校学生等30名港澳青年参与。活动期间,港澳青年参观走访了虎门海战博物馆、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华为欧洲小镇、万江茶文化博物馆、滘联社区正丫广场、有龙营地等。通过实地参观青年创业项目,深度交流青年返乡创业的历程,加强了港澳青年与本地青年深入交流互动。不少港澳青年表示对东莞创新创业环境及发展成果印象深刻,激发了他们到东莞创新创业的热情。

  三、下一步计划

  一是继续举办港澳青年专题招聘活动。持续推动各镇街(园区)积极开发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就业实习岗位,以每月一次的频率收集港澳青年就业实习岗位信息,建立岗位信息库并动态更新,举办线上专场招聘会,招揽港澳青年来莞就业实习。二是加大推动港澳院校与莞企深度合作力度。依托线上校企洽谈平台,全年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开展线上校企洽谈活动,推动港澳院校交流合作。通过东莞云聘“周四直播间”,组织莞企线上对接港澳院校,开展直播带岗系列活动,促成港澳院校毕业生来莞就业。三是优化优才卡政策。为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我市今年将对优才卡政策进行全面修订。在原有服务项目基础上,增加若干服务事项,扩大“优才卡”服务覆盖面。同时深入调研优才卡服务水平,分阶段制定并落实优才服务提升方案,全面提升“优才卡”服务品质,为台港澳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四是举办港澳人才交流活动。会同侨留会、澳青会、内联会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港澳人才联谊活动,并以座谈的形式交流就业创业经验,传递我市对港澳人才的关怀,激发港澳人才在东莞创新创业的热情。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你们)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年5月16日


市台港澳事务局:

  第20230320号建议“关于更好地吸引港澳青年人才投身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委综合各有关部门职能和开展情况,现提出办理意见如下:

  一是聚焦实习环节,持续做好“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每年在寒暑假期间,采取“先摸清需求、后开发配岗”方式,根据意向来莞实习的港澳台大学生其实习意向行业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发优质岗位,涵盖国有企业、互联网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等,为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在实习全流程争取更多资源统筹分配,切实提升实习生的在莞体验感,推动“青年来莞”向“青年留莞”转化。

  二是丰富实习生活,定期开展学生交流活动。针对港澳青年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文化名城”“港澳人才”等主题的体验活动,组织港澳青年走进松山湖、滨海湾等高新园区,参观OPPO、ToyCity、慕思等知名企业,游览东莞可园博物馆、茅洲河工业文明馆等文化场馆,以科技、历史、文化全方位展现东莞城市魅力,力求让港澳青年学子真正走进东莞、了解东莞,促进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三是精准选择人才政策网络宣传途径。在加大人才政策、就业信息线上宣传的同时,要注重选择青年人才关注度高、受众面更广的宣传途径和方式。调查数据显示,86%的大学生习惯在学校就业官微阅览就业信息和人才政策,57%的学生通过师生介绍或参加专场宣讲会获取政策内容和就业信息。从中可以看出,面向大学生等青年人才宣传时,要以速度快、成本低、受众广的微信公众号途径为主,辅以教师推介和人才推介会等形式,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宣传矩阵。

办理单位: 团市委,市台港澳事务局,市人社局,商务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