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活动,既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支持全体香港同胞大力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的迫切需要,更是我市进一步深化与港澳的对接合作、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莞就业创业的有效路径。
于2021/22学年,香港特区政府宣布了中四年级推行新的高中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民科) 。修读该课程的香港学生需在中四至中六的三年间,至少参加一次由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简称:港教育局)筹办的内地考察活动。港教育局策划了21条考察线路供学校选择,考察费用获香港特区政府全额资助。线路行程主要集中在广东,行程涉及包含历史、文化、环保、经济和科技发展等主题。此政策的推出,将为莞港澳进一步拓展青少年研学交流合作注入新动能。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因疫情原因,港澳青少年来莞的交流和相关工作中断三年之久,莞港两地的相关部门较长时间缺少充分对接,相关工作人员大量更迭,在通关后恢复两地交流存在缺少统一规划和有力统筹协调的问题。
2.预计通关后港澳青少年来莞交流将迎来井喷,我市相关的接待能力略显不足。根据港教育局最新统计数据,修读公民科的中四学生有53443人。但是,疫情(2020年)之前的5年,东莞市累计组织开展各类莞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约250场次,来莞香港青少年约12000人次、澳门青少年约4000人次,即年均接待只有约3200人次。
3.港澳青少年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与内地青少年差别较大。对港澳青少年来说,目前内地使用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课程内容和话语体系,与其日常的学习、生活经验不够匹配,导致效果打了折扣。
办 法:
1. 明确对接港教育局关于组织港澳青少年教育研学活动的责任主体、实施机构和工作机制。我市于2015年成立了“东莞市加强与港澳青少年交流合作领导小组”,由市台港澳事务局、市教育局及团市委等33个成员单位组成,有着丰富的港澳工作和教育交流合作经验。建议继续通过此工作领导小组,就港香港中学公民科政策加强统筹协调,明确我市与港教育局对接的单位,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实施机构和工作机制。
2. 利用我市港澳社团资源,主动出击“推销”东莞研学线路。尽管香港公民科的内地考察活动是由于港教育局统筹,但是线路有21条之多,最终选择参加哪一条线路还是由学校决定。我市的港澳社团资源丰富,与香港众多学校联系紧密(香港东莞社团总会与保良局合作关系良好,保良局所属下有多间学校。香港东莞同乡总会的首长们很多身兼学校校董等)。建议动员港澳社团,以东莞的独特资源和优势(大湾区几何中心、独特篮球和历史文化资源等)为卖点,向学校推广选择东莞研学线路。
3. 建设港澳青少年研学基地。一是依托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议在鸦片战争博物馆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和袁崇焕纪念公园等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设立专门针对港澳青少年的研学课室,精心打造相关课室的软硬件;二是认真做好接待人次需求评估,设立专项资金,引入资源和专业人才,精心打造专门针对港澳青年少的高质量研学基地。
4.做好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研学课程的创新开发。充分结合东莞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新时代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积极探索针对港澳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新方法和课程内容。建议在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也通过讲好“东莞故事”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新内涵;包括东莞在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前后对比,和展示取得的巨大进步,让香港青少年全面准确地了解国情和大湾区的最新发展。
提案者: 钟文伟,樊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