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 大联合,同时要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 强大力量。东莞作为著名侨乡,有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海外侨 胞 25 万多人,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华侨(包括港澳台胞)一直是东莞联系世界很重要的纽带,长期以来,莞籍侨胞心系家乡发展,为建设东莞、繁荣东莞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如何发挥侨乡优势,面向广大侨胞讲好东莞故事,引导广大侨胞将爱国之情根植于心、践之于行,广泛团结海外侨胞、归侨侨眷,为东莞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是目前东莞侨务工作的重点内容。但就目前工作而言,对于讲好东莞故事,做好东莞侨务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以下瓶颈:
一是统筹不够,人员不足。我市目前涉侨部门主要包括 “五侨”单位和各镇街统战办、侨联,但镇街基层多为兼职工作人员, 镇街党委对侨务工作统筹不够,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投入精力仍有较大不足。
二是管理分散,力量不均。对五个涉侨部门,缺乏统一的领导指挥协调机制,导致日常工作中,部门往往各自为政,无法形成部门间的工作合力。同时,对于基层侨务干部,培训力度不够,晋升空间不足,导致基层侨务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是侨情不清,对象不明。据了解,目前我市关于侨情的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仍停留在疫情前,主要对象仍是老侨,对留学生、侨二代等新侨情况掌握不足,而新侨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正逐渐增大。假如无法有效收集分析新侨情,则难以全面地掌握我市侨务资源情况,无法研判我市侨情的新特点、新变化、新问题和新任务,更难以借力新侨资源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
四是手段老化,无法共情。目前对华侨的统战工作,仍停留在邀请华侨游市容、做活动阶段,而新技术、新媒体、新业态等交流活动较少,难以让青年华侨取得共情。
办 法:
一、讲好华侨故事。建议持续讲好侨的故事,纪念老一辈华侨爱国爱家乡情怀,彰显、褒扬东莞广大海外侨胞支持祖国建设,支持家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功绩,能增强华侨华人对家乡新的向心力,激发海外侨胞助力家乡的建设。比如,祖籍东莞清溪的马来亚侨胞黄东成,为促进两国的交流,在东莞建设一座具有马来西亚文化色彩的“马中友谊园”,为东莞的国际文化交流添彩增色;祖籍东莞茶山的侨胞刘伟燊,在他乡事业成功后,源于浓厚的乡土情结,选择了回到家乡,捐建学校、建工厂,为家乡建设出钱出力,在家乡茶山镇投资6亿元打造的茶山(国际)生态食品城,已成为茶山镇乃至东莞市的重点项目。
二、打造 “侨”字产业。建议要持续打好 “侨”牌,要加强以 “侨”为桥的特色创新合作,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构建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通过一系列对 “侨”精准服务,进一步凝聚侨智侨力,为创新创业注入新活力。重点利用东莞制造业优势,打造集港澳台侨创新创业高地、华侨特色文旅基地、生态康养基地、智能化装备研发中心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侨乡产业园区,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三、打造 “侨特色”旅游名片。旅游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对扩大城市的影响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重大意义,而文化旅游是城市名片中最靓丽的内容。东莞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但有 50 多个博物馆,还有凤岗碉楼、寮步莞香、水乡风韵等具有侨乡特色的网红打卡点。但我市旅游点较为分散,“侨”旅游更无从谈起。建议文体旅游局和相关镇街,参照西安、潮州做法,合理规划东莞“侨” 特色旅游路线,精心制作旅游周边衍生产品,加大对外宣传推广力度,打造更具特色魅力的 “侨”文化名城,吸引外来游客特别是海外侨乡游客,近距离感受东莞侨乡等文化魅力,进而感受东莞优良营商和居住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提案者: 致公党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