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强,则国家强。正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粤港澳青年生逢其时,拥有施展才干的无比广阔的舞台,而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临近香港、澳门,与港澳之间的交流由来已久,在吸引港澳人才到莞创业、就业、生活方面,东莞具有深厚的政策、经济、历史和环境基础。

  从目前来看,尽管东莞在创业、就业等青年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港澳青年仍会水土不服,对他们在莞稳定创业、就业、生活都是很大的障碍,加重青年人员在创业就业以及生活过程中的时间成本、投资成本等支出,加深他们扎根城市的不确定性。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如何让一个来莞港澳青年尽快熟悉、融入当地城市环境,加强对城市的归属感,应当就是吸引港澳青年人才到东莞安居乐业需要长期关注的最基本问题。

  交流是熟悉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影响人们对一个陌生城市的最直观印象。同样的,对于吸引港澳年轻人来莞生活、创业、就业,让他们能够尽快地熟悉、融入当地城市环境,增强归属感,首先也是要打破横亘在港澳年轻人与内地间交流的阻碍,建立更多样丰富的交流合作平台,让思想和文化的互动更加融洽,政策信息流动更加通畅。

   法:

  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推动港澳社团及个人与东莞本地协会、社会组织交流合作、互通融合,加强来莞港澳青年与东莞内地人员文化和思想交流,做到融合互通。受两地教育等因素影响,两地青年对政策的研读、重点抓取、看法等都存在分歧。因此,除了“港人服务港人”、“澳人服务澳人”的服务模式,我们还要拓展出去,由统战部、共青团牵头,通过共青团、东莞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平台,主动邀请、吸收港澳青年加入团体组织,协助港澳青年了解对接内地产业资源;积极搭建交流桥梁,推动协会成员、社团成员与港澳青年交友互动,通过举办邀请、合办各种富有青年特色的读书会、创意营、社区文化节等活动,融入港澳青年的生产生活,增进思想沟通,宣传地方政策和文化,解读政治生态,传递有效信息和正能量,同时也让港澳青年更加了解东莞本土的文化和社圈。

  2.推动建立三地高等学校、大专院校、职校学历、学位、资格互相认证,高频率开展三地院校文化和技术等互动交流活动,有序引导三地校地合作项目建设,产生人才效应溢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因此,应探索建立和完善粤港澳三地高等学校、大专院校、职校学分、学历、学位互相认证,通过粤港澳三地院校教授互选、学分互修、交流学习等模式,组织开展三地院校学生学术成果认定,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序引导校地合作项目建设。为港澳青年人才来莞学习、就业、生活,积极参与东莞城市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3.定期组织开展港澳青年来莞实习,岗位可覆盖社区、企业、文体单位如博物馆等。由工商联、青联会、共青团牵头,倡导、邀请港澳大中专院校在读青年、经贸行业青年来东莞实习,进一步推动莞港澳青年交流、交朋友,积极引导港澳青年认识东莞、了解东莞,更全面地了解东莞历史和社情民意,更好参与和融入东莞建设。

  4.创建“一镇一品牌”工作,以镇区为依托,立足各镇区自身实际和特色,打造轻奢、潮流、休闲等创意特色轻资产项目和品牌创业园,有序推动来莞港澳青年能动创新创业,吸引港澳青年来莞生活、就业,落地生根。

提案者: 熊华

市台港澳事务局:

  市政协第20230315号提案《丰富港澳青年交流合作平台,吸引港澳年轻人来莞生活、创业、就业》的提案收悉。根据团市委职能,现就提案的有关问题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发挥青联枢纽作用,加强莞港澳青年组织联络交流

  东莞市青年联合会是东莞各族各界青年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第六届委员会现有17个界别共249名委员,其中有港澳特邀委员36人(港籍委员22名,澳籍委员14名)。我委以市青联为组织依托,常态化保持与香港青年联会、香港青年联谊会、澳门青年联合会、澳门基金会等20多个港澳青年社团以及澳门大学、香港丽泽中学等港澳学校的合作交流,扩大港澳青年爱国战线工作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二、着眼推动港澳青年就业实习需求,开展“展翅计划”行动

  2021年启动“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针对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港澳台大学生,采取“先摸清需求、后开发配岗”方式,根据港澳台大学生实习意向行业领域及意向区域,在寒暑假期间为近百名港澳台大学生,开发实习岗位近200个。同时开展“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青年交流活动,促进粤港澳台青年交往交流交融,助力港澳台青年融入湾区发展。连续两年获团省委评为2021年度、2022年度“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优秀工作单位。

  三、积极开展港澳青年系列活动,提高港澳青年爱国热情

  一是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湾区青年人才对祖国归属感。开展“知行湾区”粤港澳青少年红色寻根之旅、“港澳青年看祖国”青春东莞行,组织香港青年走进虎门海战博物馆、鳒鱼洲文创园,进一步坚定了莞港澳青年对祖国的向心力,提升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粤港澳青年同根、同源、同心情怀。二是以“青年同心圆计划”为统揽,持续常态化开展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的青少年交流活动。举办东莞市青年企业家高质量发展峰会,邀请港澳各行业青年组织代表与市青企协联动共建签约,为粤港澳大湾区各界优秀青年提供更加广阔、更有深度的交流平台。举办大湾区莞澳发展青年论坛,联合人社局担任论坛支持单位,为澳门青年介绍东莞发展概况和青年人才发展政策,激发莞澳青年积极投身于祖国建设发展的热情和信心。三是突出融入湾区,促进志愿服务交流沟通。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交流活动,邀请香港义工联盟代表、香港港隽动力青年协会与东莞市、镇两级志愿服务组织代表交流学习,并与香港港隽动力青年协会签署框架协议,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志愿者服务能力。四是打造“城市告白夜”爆款活动,唤起青年爱国爱莞情感。连续3年在滨海湾、松山湖、中心城区等地开展“东莞对青年告白”户外嘉年华活动,其中今年联合市人才办、市直工委在市中心公园举办“城市热爱计划”潮流东莞城市告白季活动,并邀请港籍青年40多人参与活动体验,通过设置“城市便签”特展、“交个朋友”创意摊位、“爱在东莞”火柴盒音乐表演等活动“解锁”不一样的潮流东莞。

  下来,我委将以市青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完善市青联委员结构,扩大港澳界别人员比例,加强与港澳台青年的联系交流力度和深度。依托市青联、市青企协、市青促会、市志联、市学联等团属青年组织,加强与各领域港澳青年社团的联系往来。继续深化青年家园建设,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的品牌影响力,吸引港澳团队来莞创业,帮助港澳青年扩大就业。依托“展翅计划”,配合好市委台港澳办开展港澳青年赴莞实习计划,向港澳大学生提供优质实习岗位并做好人岗对接。深化“青年同心圆计划”粤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合作项目,持续常态化开展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类别的青少年交流活动,继续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社团的交流联动,进一步扩大港澳青年组织的参与面。

  共青团东莞市委员会

  2023年6月30日


熊华委员:

  由您提出的市政协提案20230315号《丰富港澳青年交流合作平台,吸引港澳年轻人来莞生活、创业、就业》,经研究并结合会办单位意见,现针对提案中的有关建议回复如下:

  一、交流交往方面

  多年来,通过东莞内地港人联谊会、香港东莞同乡会等社团组织,积极开展“港澳青年看祖国”石排潮玩、寮步沉香文化之行、“红荔传情 浓情端午”内联会联谊交流活动、“潮起湾区 才聚万江”港澳青年东莞行活动等,构建莞港澳青年交流联谊网络,利用实地考察和在莞港澳青年分享等活动形式,进一步促进莞港澳青年的交流互动,加深莞港澳青年的文化认同。

  以东莞市青年联合会为组织依托,常态化保持与香港青年联会、香港青年联谊会、澳门青年联合会、澳门基金会等20多个港澳青年社团以及澳门大学、香港丽泽中学等港澳学校的合作交流,扩大港澳青年爱国战线工作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二、教育合作方面

  我市高校响应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布局,积极探索整合粤港澳三地资源开展高等教育。目前,我市有5所高校与港澳高校合作,其中东莞理工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举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该项目已于2022年6月底获教育部批准筹备设立。东莞理工学院与中国散列中子源及香港城市大学共同研发建设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支持其他在莞高校协同松山湖管委会、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单位,分别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备忘录,开展研究合作、学生联合培养和交流。如东莞城市学院与香港恒生大学、香港都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硕士研究生保荐项目;广东科技学院与澳门城市大学合作开展硕士保荐生和教师交流项目,2022年度保荐生项目录取6人,组织管理学院40余名教师赴澳城大交流;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在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引进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三分之一的课程,并由港大专修学院教授直接为学生授课,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广酒学院的毕业证及港大专修学院学士学位。

  此外,我市中职学校面向全国招生,香港和澳门户籍初中毕业生可以报读我市的公、民办中职学校。目前,我市中职学校共有港澳户籍学生772人,其中香港户籍767人、澳门户籍5人。

  三、港澳青年来莞实习方面

  2019年以来,在省港澳办的指导下,我市累计对接超50名港澳高校学生来莞参加“澳门大专学生东莞实习计划”和“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等活动。期间,根据港澳青年需求遴选实习岗位,为实习青年安排企业考察、团建和城市参观等。通过实习计划活动,加深港澳青年对我市营商创业环境的认识,促进莞港澳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此外,我市于2021年启动“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针对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港澳台大学生,采取“先摸清需求、后开发配岗”方式,根据港澳台大学生实习意向行业领域及意向区域,在寒暑假期间为近百名港澳台大学生,开发实习岗位近200个。同时开展“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青年交流活动,促进粤港澳台青年交往交流交融,助力港澳台青年融入湾区发展。

  四、港澳青创平台建设方面

  我市的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东莞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均已获评省级的“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称号。

  其中,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引进119个具有港澳籍或港澳高校教育背景的人才项目,带动超100名港澳籍人员就业,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前列。基地以政府为主导运营,引进、培育、服务港澳项目,吸引港澳青年落地发展。出台《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推动港澳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给予港澳项目启动资金奖励、快速成长奖励、发展成效奖励、项目配套奖励、办公场地租金补贴、聘用补贴等,对来园区就业或实习的港澳人才分档给予综合补贴和实习补贴等。为港澳企业和人才就近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政务咨询、政策申报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

  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自2021年建成以来发展势头迅猛,累计入驻港澳项目84个、吸引110位港澳青年到基地创新创业。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财税、人才招聘、创业培训、项目路演、创业导师辅导、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一站式创业孵化服务,让港澳青年专注于市场开拓与业务发展。

  此外,我市在松山湖、莞城、虎门、东城、南城、厚街、长安、塘厦、常平等9镇街(园区)建设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先行区,2020年以来集中向港澳人员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知识讲座、创业培训、参观学习等活动75场,吸引1800人次港澳青年积极参与,让粤港澳青年的交流沟通更加密切。

  专此函复

  中共东莞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

  2023年6月30日


市台港澳事务局:

  收到第20230315号提案《关于加强莞台港澳青少年交流的建议》,现结合我部工作职能,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我部始终关注和支持莞港澳青少年交流交往工作,积极推进莞港澳青少年交流的科学化、品牌化、平台化建设,推动莞港澳三地青少年多领域、深层次交流合作。今年以来,共推动8000余名港澳青少年来莞开展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加深理解,不断讲好“大湾区故事”“莞港故事”,通过有关活动,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莞创新创业、就业生活。

  一是开展国情教育活动。依托我市鸦片战争博物馆、东江纵队纪念馆、东深供水工程纪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科研转化、先进制造、优秀传统文化等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资源优势,组织各港澳莞籍社团的青年代表开展“知史爱国 湾区同心”国情教育活动,同时,举办一系列理论培训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清新时代、新形势下国家发展大局,切实加强民族自豪感。二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充分利用各镇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水乡“龙舟节”、莞城“千角灯”传习、茶山“游园会”、道滘“美食节”、清溪“赏花行”、东坑“卖身节”等等东莞特色节庆,开展“香港莞籍青年千人来莞交流”等活动,广泛邀请港澳青少年来莞交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关活动,让广大青年感受、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三是促进港澳青年来莞创新创业。发挥“1+32”市镇两级内地港人联谊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香港莞籍社团首长、代表人士等优秀资源作用,开展“莞香花开、师友计划”,用传帮带的方式,在我市培育创业型港澳青年人才,面向莞港澳三地的港澳青年开展线上线下的创业就业有关座谈会、宣讲会和培训班,介绍和推介更多莞港澳合作的资源和机遇给有需要的港澳青年,为港澳青年来莞学习、就业、创新、创业、生活提供更多支持。

  下来,我部将继续探索适合三地青年交往交流的方式方法,建立完善相关交往交流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莞港澳青年交流交往系列活动,擦亮活动品牌,为促进莞港交流融合、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担当作为。


市台港澳事务局:

  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现将《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315号提案》有关会办意见反馈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在莞高校与港澳高校合作交流情况。我市高校响应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布局,积极探索整合粤港澳三地资源开展高等教育。目前,我市有5所高校与港澳高校合作,其中东莞理工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举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该项目已于2022年6月底获教育部批准筹备设立。东莞理工学院与中国散列中子源及香港城市大学共同研发建设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支持其他在莞高校协同松山湖管委会、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单位,分别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备忘录,开展研究合作、学生联合培养和交流。如东莞城市学院与香港恒生大学、香港都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硕士研究生保荐项目;广东科技学院与澳门城市大学合作开展硕士保荐生和教师交流项目,2022年度保荐生项目录取6人,组织管理学院40余名教师赴澳城大交流;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在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引进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三分之一的课程,并由港大专修学院教授直接为学生授课,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广酒学院的毕业证及港大专修学院学士学位。

  (二)中职学校与港澳交流合作情况。我市中职学校面向全国招生,香港和澳门户籍初中毕业生可以报读我市的公、民办中职学校。目前,我市中职学校共有港澳户籍学生772人,其中香港户籍767人、澳门户籍5人。

  二、下一步计划

  一是继续开展莞港澳合作交流计划。鼓励在莞高校积极拓展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与港澳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文化交流、教学交流、学生联合培养和多元化合作办学。鼓励学生考取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方向行业国际证书,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支持高校引进高水平的国际教学团队,利用国际优质师资推广先进办学理念,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加快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筹建。

  二是加强与香港职训局、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沟通联系,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前往学习培训,学习借鉴香港先进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市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培养适应家居发展的人才。

  东莞市教育局

  2023年6月30日

办理单位: 团市委,市台港澳事务局,教育局,统战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