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强,则国家强。正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粤港澳青年生逢其时,拥有施展才干的无比广阔的舞台,而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临近香港、澳门,与港澳之间的交流由来已久,在吸引港澳人才到莞创业、就业、生活方面,东莞具有深厚的政策、经济、历史和环境基础。

  从目前来看,尽管东莞在创业、就业等青年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港澳青年仍会水土不服,对他们在莞稳定创业、就业、生活都是很大的障碍,加重青年人员在创业就业以及生活过程中的时间成本、投资成本等支出,加深他们扎根城市的不确定性。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如何让一个来莞港澳青年尽快熟悉、融入当地城市环境,加强对城市的归属感,应当就是吸引港澳青年人才到东莞安居乐业需要长期关注的最基本问题。

  交流是熟悉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影响人们对一个陌生城市的最直观印象。同样的,对于吸引港澳年轻人来莞生活、创业、就业,让他们能够尽快地熟悉、融入当地城市环境,增强归属感,首先也是要打破横亘在港澳年轻人与内地间交流的阻碍,建立更多样丰富的交流合作平台,让思想和文化的互动更加融洽,政策信息流动更加通畅。

   法:

  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推动港澳社团及个人与东莞本地协会、社会组织交流合作、互通融合,加强来莞港澳青年与东莞内地人员文化和思想交流,做到融合互通。受两地教育等因素影响,两地青年对政策的研读、重点抓取、看法等都存在分歧。因此,除了“港人服务港人”、“澳人服务澳人”的服务模式,我们还要拓展出去,由统战部、共青团牵头,通过共青团、东莞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平台,主动邀请、吸收港澳青年加入团体组织,协助港澳青年了解对接内地产业资源;积极搭建交流桥梁,推动协会成员、社团成员与港澳青年交友互动,通过举办邀请、合办各种富有青年特色的读书会、创意营、社区文化节等活动,融入港澳青年的生产生活,增进思想沟通,宣传地方政策和文化,解读政治生态,传递有效信息和正能量,同时也让港澳青年更加了解东莞本土的文化和社圈。

  2.推动建立三地高等学校、大专院校、职校学历、学位、资格互相认证,高频率开展三地院校文化和技术等互动交流活动,有序引导三地校地合作项目建设,产生人才效应溢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因此,应探索建立和完善粤港澳三地高等学校、大专院校、职校学分、学历、学位互相认证,通过粤港澳三地院校教授互选、学分互修、交流学习等模式,组织开展三地院校学生学术成果认定,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序引导校地合作项目建设。为港澳青年人才来莞学习、就业、生活,积极参与东莞城市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3.定期组织开展港澳青年来莞实习,岗位可覆盖社区、企业、文体单位如博物馆等。由工商联、青联会、共青团牵头,倡导、邀请港澳大中专院校在读青年、经贸行业青年来东莞实习,进一步推动莞港澳青年交流、交朋友,积极引导港澳青年认识东莞、了解东莞,更全面地了解东莞历史和社情民意,更好参与和融入东莞建设。

  4.创建“一镇一品牌”工作,以镇区为依托,立足各镇区自身实际和特色,打造轻奢、潮流、休闲等创意特色轻资产项目和品牌创业园,有序推动来莞港澳青年能动创新创业,吸引港澳青年来莞生活、就业,落地生根。

提案者: 熊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