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抢抓RCEP政策红利 加快我市港口经济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我们会同东莞港务集团、交通局、财政局等有关单位,经认真研究提案有关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港口基本情况
我市有四大港区,分别为麻涌港区、沙田港区、沙角港区和内河港区。截至2023年5月底,全市已取得港口经营许可的港口企业有73家,泊位138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39个),其中危货码头企业20家,普货码头企业45家,客运码头企业1家,港口拖轮经营企业2家,港口危化品纯仓储企业5家。
2022年东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70亿吨,同比减少9.9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2928.57万吨,同比减少17.32%。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361.48万TEU,同比减少1.90%。货物吞吐量多年位居全省第四,集装箱吞吐量多年位居全省第三。
2023年1-5月,东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597.31万吨,同比增加7.0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1518.97万吨,同比增加16.57%。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6.90万TEU,同比减少8.83%。
二、主要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港口经济发展,提升东莞港综合竞争力,在RCEP正式落地实施之际,我局会同财政局、交通局、东莞港务集团等有关单位在政策扶持、多式联运、航线培育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实施资金扶持政策
东莞港集装箱码头扶持政策从2009年9月开始,截止2022年底共执行了六轮扶持政策,先后从内外贸航线、出口报关、货源、公共驳船、外贸进出口重箱等多个方面扶持东莞港发展。政策执行14年期间合共拨付奖励资金21949.99万元(平均1567.86万元/年)。此外,为支持东莞港发展,加大力度拓展东莞港货源,2022年我市另行投入2438.9万元支持跨境运输“陆改水”、莞港水运专线等政策,进一步巩固我市跨境物流通道。
(二)积极发展多式联运
为提升东莞港集货能力,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我市打造空港中心项目、持续推动中欧班列等项目发展。
为深化与香港的全面合作,充分利用综保区的政策优势、东莞的资源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引进了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项目,首创跨关境海空联运模式,将香港国际机场安检、打板、集拼等核心环节前置到东莞港,空港中心实现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推动了规则机制的“软联通”,为我市先进制造业插上飞翔的翅膀。
(三)差异化发展内外贸航线
为了放大南北干线运输重要节点优势,提高自身重要节点港地位,东莞港务集团牵头培育“莞港水运专线”“东盟快航”“欧美包船直航”等特色航线,积极组织各方资源,开通“莞港水运专线”,建立自主可控的水上跨境运输通道,累计服务超过2400家东莞企业,进出口货值超千亿元,为我市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超亿元;打造“东盟快航”品牌,以推动开通东莞到东盟国家各港口“点对点”航线为目标,为莞企提供更稳定、快速的航线服务,同时在近洋外贸航线方面与其它港口实现差异化发展;勇于抓住市场机遇,针对莞企远洋运输需求,打造了“欧美包船直航”项目, 实现稳定运营远洋包船航线,为莞企提供远洋服务。
三、就提案相关问题的回复
提案中贵委员会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对东莞港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局与有关单位也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具体情况回复如下:
(一)关于“东莞港应与沿海、内河港口走差异化发展路径”的建议
我们将继续推进东莞港差异化发展,一是提升“莞港水运专线”“东盟快航”“欧美包船直航”等的运营能力,努力建成覆盖RCEP特别是东南亚成员国主要港口的航线网络;二是推进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项目建设,打造大湾区海空联运枢纽节点,加密运力实现天天班,有效降低莞港物流成本。
(二)关于利用“逆全球化”形势,做精港口区域协同能力与探索与大湾区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建议
我们加快推进广州港出海航道南沙至新沙段扩能升级工程。进一步加强与广州市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大湾区和穗莞合作机制,争取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和广州市支持,加快推进广州港出海航道南沙至新沙段扩能升级前期工作,协商明确珠江口各市对出海航道建设的资金分摊方案,共同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力争项目早日实施。
(三)关于畅通物流大通道,拓宽本土港口出海模式的建议
我们一是加大空港供应链企业招引力度,协调香港机管局加快对空港中心货代备案,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到空港中心开展业务;二是利用石龙物流中心既是国际铁路货运一类口岸又是内河二类口岸的双口岸资质资源,发挥作为国家第一批国际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优势,与东莞港开展联动,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
(四)关于“保障本土供应链自主畅顺安全”的建议
随着陆路跨境运输恢复畅通,专线货运量承压前行,我局会同东莞港务集团通过不断提升专线运营质效、加强开拓货源市场,将专线的日均航次数保持在10班、日均作业量保持在320标箱左右,实现专线稳定运营,成功将莞港专线培育为我市企业跨境运输的长期通道,将莞港陆运单通道变为水陆“双保险”的物流运作方式。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为提升东莞港集货能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我市积极推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打造海空联运、水水中转等为一体的综合多式联运体系,持续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塑造东莞对外开放新优势。
(一)聚焦特色产品,打造外贸综合服务新优势
围绕临港产业和我市重点产业集群,以进境水果为试点,加强与进口商合作,积极参与进口水果国际货代、贸易结算、物流分拨等业务,打造华南地区水果、食品集散中心,进一步搭建冷链产业进口集散中心;以塑胶粒为试点,开发建设集先进制造、线上线下交易、物流仓储、改性研发、资金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塑胶粒交易平台,搭建大宗商品交易结算中心,进一步打造特色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大力构建港口发展生态,提升全程供应链服务能力。
(二)聚焦先进制造,打造海空联运通道新优势
为深化与香港的全面合作,充分利用综保区的政策优势、东莞的资源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我市引进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项目,打造无跑道机场,首创跨关境海空联运模式,将香港国际机场安检、打板、集拼等核心环节前置到东莞港,空港中心实现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推动了规则机制的“软联通”,为我市先进制造业插上飞翔的翅膀。
以上答复,供参阅。感谢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希望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承办人姓名:郭玉
联系电话:22817950
东莞市商务局
2023年7月3日
市商务局:
市政府督查室转来民建市委会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抢抓RCEP政策红利 加快我市港口经济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根据我局职能,提供会办意见如下:
一、东莞港发展概况
我市于2020年发布实施了《东莞港总体规划(2020—2035)》,共规划有四大港区,分别为麻涌港区、沙田港区、沙角港区和内河港区。截至2023年5月底,全市已取得港口经营许可的港口企业有73家,泊位138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39个),其中危货码头企业20家,普货码头企业45家,客运码头企业1家,港口拖轮经营企业2家,港口危化品纯仓储企业5家。全港年设计通过能力达:散、件杂货12573万吨、集装箱198万TEU、旅客70万人次、滚装汽车26万标辆。目前纳入交通部门管理的港区危化品储罐共有700个,罐容298.2万立方;共有仓库21个,库容3.1万平方米。
2022年东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70亿吨,同比减少9.9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2928.57万吨,同比减少17.32%。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361.48万TEU,同比减少1.90%。货物吞吐量多年位居全省第四,集装箱吞吐量多年位居全省第三。
2023年1-5月,东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597.31万吨,同比增加7.0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1518.97万吨,同比增加16.57%。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6.90万TEU,同比减少8.83%。
二、东莞港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周边港口竞争激烈
东莞港位于珠江口东岸内端,是兼具沿海和内河港口的典型河口港,水深、航道等自然条件难与沿海港口相比,且周边存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香港等众多港口。在省的港口定位上,广州港和深圳港都是国际枢纽海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国家运输体系重要枢纽,而东莞港仅是广东省沿海地区重要港口和地区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定位远低于周边大港。东莞港发展起步较晚,在广州港、深圳港等大港中寻求差异化发展,但珠江三角洲各港口之间地缘相近,腹地交叉重叠,港口间的货源竞争激烈,东莞港从港口地理位置、港口发展程度、航线开辟数量、航班密度、口岸服务便利水平等方面与广州港、深圳港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为吸引腹地货源和中转货流,东莞港主要依靠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进行竞争。
(二)出海航道难以满足港口发展需求
广州港出海航道从广州黄埔的西基掉头区至桂山岛引航锚地全长115公里(约62海里),是广州港、东莞港、中山港、珠海东部港区和深圳西部港区共同使用的出海航道,由于历史原因,广州港出海航道由广州市港务局负责管理。其中南沙港区42#灯浮至西基调头区航段(即南沙至新沙段),航道底标高-13米,有效宽度160米,仅满足5万吨级船舶乘潮单向进出港。而目前,东莞港已建成21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其中结构预留7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随着船舶大型化发展,5万吨级以上船舶将越来越多,现有出海航道将无法满足东莞港大型船舶进出,进港船舶侯潮时间较长,通行效率较低,且集中时段进出港容易造成引航、拖轮等资源暂时性紧张,已成为制约东莞港麻涌港区、沙田港区深水泊位进一步大型化发展的瓶颈。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强合作,错位竞争。积极引导我市港口企业加强与周边大港的合作,通过合资、参股、组合港、港口联盟等方式加强各业务层面的合作,与周边港口保持较好的合作关系,尽量避免直接竞争。认真分析相关港口的优势和缺点,扬长避短,积极做大做强内贸航线、近洋航线和定制专线,与周边大港错位竞争。
(二)提质增效,创新发展。鼓励港口企业努力修炼内功,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加快货物通关,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水路运输综合费用,通过各种方式引导陆路货物走水路,积极开发货源,扩大港口腹地,通过合资参股等方式长期绑定优质客户,进一步拓展和稳定港口货源。同时要积极开发水路运输新模式,发展水铁联运、海空联运、水水中转等多式联运,提供一单制、门到门服务,增强货物运输的经济性和便利性。
(三)加快推进广州港出海航道南沙至新沙段扩能升级工程。进一步加强与广州市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大湾区和穗莞合作机制,争取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和广州市支持,加快推进广州港出海航道南沙至新沙段扩能升级前期工作,协商明确珠江口各市对出海航道建设的资金分摊方案,共同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力争项目早日实施。
特此回复。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
2023年6月14日
市商务局:
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312号提案《关于抢抓RCEP政策红利 加快我市港口经济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建议》收悉。提案建议第二点提出“利用‘逆全球化’形势,做精港口区域协同能力。将短距离、小批量、高频率海上运输作为区域海运的主要发展方向。挖潜近洋航线开拓、近洋贸易订舱人、近洋商品水陆联运。‘空港中心’‘东盟快线’等品牌航线潜力,建成覆盖RCEP特别是共南亚成员国主要港口的航线网络。出台对发展近洋航运枢纽更具有针对性和精准性的扶持政策。”结合财政职能,经研究,现就提案相关建议,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东莞港作为我市重要港口,历年来,市财政均安排资金支持东莞港集装箱航线的稳定及吞吐量的可持续增长。东莞港集装箱码头扶持政策从2009年9月开始,截止2022年底共执行了六轮扶持政策,先后从内外贸航线、出口报关、货源、公共驳船、外贸进出口重箱等多个方面扶持东莞港发展。政策执行14年期间合共拨付奖励资金21949.99万元(平均1567.86万元/年),其中市财政承担19023.35万元(占比86.67%)。此外,为支持东莞港发展,加大力度拓展东莞港货源,2022年我市另行投入2438.9万元支持跨境运输“陆改水”、莞港水运专线等政策,进一步巩固我市跨境物流通道。今年,市财政年初预算安排了3250万元支持水路运输,东莞港航线经营和空港中心等项目。
对于本提案提出的建议,建议贵局下来会同我局、东莞港务集团充分调研,结合东莞港实际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扶持政策,多措并举带动东莞港高质量发展。市财政在资金可承受范围内做好相关扶持政策的资金保障工作。
东莞市财政局
2023年4月25日
办理单位: 交通局,财政局,商务局,东莞港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