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可靠保障,是强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力,更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党的二十大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经济背景下,直播电商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将继续深刻影响着地区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甚至重塑区域经济新发展格局。东莞作为世界级的生产制造基地、全球的货源地,其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完善的产业链配置、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深厚的电子商务产业基础有力支撑了“电商货源地”地位。

  新时期,基于我市千万级人口基数、货源地和数字基建等关键优势,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创新融合,紧抓当前直播电商优化调整期和深耕发展期的变革机遇,有利于进一步激活实体经济活力,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利于建设新型经济体系和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法:

  一、政策出台:结合实体经济布局,研究出台实体经济与直播电商经济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实体经济和直播电商行业现状专题研究,联合当前国内主流直播平台和科研机构专题研究我市直播电商行业现状、特点及短板,研究我市直播电商的繁荣程度是否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经济性指标是否与我市经济水平指标相匹配,流量性指标在国内城市中的代表性、先进性或滞后性。研究国内直播电商经济中我市所占比重以及我市货源所占比重,衡量与我市人口优势、货源地优势的匹配程度,精准掌握优势、问题和挑战。进一步结合我市实体经济基础和发展规划,建立实体经济和直播经济的双向驱动机制和共生共荣发展模式,制定形成政策性实施意见。

  二、品牌提升:重视扩大东莞品牌影响力,提升品质东莞城市形象和东莞特色品牌价值。深度挖掘品牌厚植的文化能量,提升东莞品牌对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扩大对外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政府牵引方面,高标准多层次筛选品牌,融合品牌价值和城市形象,升级城市品牌文脉质量,坚持不懈牵引东莞品牌在更广范围、更多视角、更多媒介和更高平台展现和传播。品质严控方面,以更高标准培育东莞品牌,突出科技智能、地区文化、绿色低碳等特质特色,形成地区品牌良性竞争机制。市场运作方面,鼓励和培训企业加强短视频和自播形式对自身品牌、生产工艺、性能品质、跨境情况等多场景的自我宣传,以多样化形式和内容适配不同喜好人群,让短视频或直播成为品牌打造的重要手段。

  三、人地配套:评估实体经济与直播经济间的生态链关系,健全优化实体经济、直播经济及人才的配套机制。评估现有直播人才、直播基地及其紧密关联的实体经济的空间分布、集聚程度及运营效益,评估我市实体经济与直播经济产业链的完整度、完善度和均衡度,打造与实体经济匹配、产业结构合理、设施功能完备、服务体系健全的直播基地,精准施策落实招商引资计划。探索产业人才、营销人才、直播人才、直播运营和策划人才的“引、育、留”长效激励机制和评价认定标准,同时鼓励我市院校增设对此类人才的招生培养。

  四、扩容提质:线上直播+线下体验,向内扩大地区内销,向外拓展海内外市场实体店及直播电商经济。扩本地市场方面,大力推广普及东莞的优质产品、优秀企业和优势品牌,多渠道更新发布优秀直播账号和优秀主播,并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实体和电商同步的购物体验场景,提升东莞品牌本地知晓度、认可度和接受度,推动东莞人购东莞好物的良好氛围和良性循环。拓海内外市场方面,联合实体连锁店,持续发掘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加强产品营销和文化营销,迭代升级线上线下购物体验,并探索完善外语直播模式,促进跨境电商新业态的更高质量发展。

提案者: 九三学社市委会

市商务局:

  九三学社市委会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实体经济和直播电商有机融合发展的建议》(第20230305号)收悉。该提案提出探索产业人才、营销人才、直播人才、直播运营和策划人才的“引、育、留”长效激励机制和评价认定标准等内容。经综合研究,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产业人才、营销人才、直播人才、直播运营和策划人才等各行业产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助力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我们已制定出台本科生政策、创新人才政策、产业创新人才奖励政策等多项人才激励政策。相关政策措施主要如下:

  一、本科生政策和创新人才政策。2022年4月,我市专门制定出台《东莞市本科生引进培养暂行办法》(东人社发〔2022〕17号)和《东莞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暂行办法》(东人社发〔2022〕18号),对我市用人单位新引进的本科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等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综合补贴,对在我市工作期间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的人才给予最高5万元能力提升培养资助,对来莞见习、实习或实训的本科、硕士、博士生给予每月1000元至3000元见习补贴(补贴期最长不超过3个月)。

  二、产业创新人才奖励政策。2022年11月,我市最新修订出台《东莞市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经济贡献奖励实施办法》(东府办〔2022〕62号),面向我市上年度经济贡献突出的前20家电子商务企业等重点行业企业,对在企业工作的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高级管理人员等,按个人上年度在我市经济贡献情况给予每人每年最高100万元奖励。

  下阶段,我们将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加速释放政策红利,加快汇聚产业人才、营销人才、直播人才、直播运营和策划人才等各行业产业领域人才,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专此答复。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5月6日


市商务局:

  根据安排,我局是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305号提案《关于推动实体经济和直播电商有机融合发展的建议》的会办单位。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推进商标品牌培育工作。实施商标品牌赋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东莞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商标品牌指导站,支持企业注册自主商标,鼓励重点企业开展商标品牌诊断策划项目,支持产业聚集区打造区域品牌示范区,初步打造形成了虎门服装、厚街家具、大朗毛织、横沥模具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出OPPO、vivo、马可波罗、以纯等全国知名品牌。截至2023年2月,全市累计有效注册商标58.5万件,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共561家。建设东莞知识产权国际名品馆,是我市首个聚焦知识产权,全方位展示东莞知名品牌产品、特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专利技术、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成果,以及东莞知识产权发展历程的主题展览馆,成为东莞对外展示知识产权建设成果和品牌形象的一扇窗户,首批展示了谢岗荔枝、莞香、东莞米粉、麻涌香蕉、东莞荔枝等五大地理标志以及OPPO、vivo、以纯等21家东莞优秀品牌企业。

  二、夯实品牌发展质量基础。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开展东莞市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优秀单位项目评选,推动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择优推荐参选国家、省、市政府质量奖。目前,全市共有省政府质量奖(含提名奖)获奖组织8家、市政府质量奖(含鼓励奖、提名奖)获奖组织53家,42家单位获评东莞市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优秀单位。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推进产品质量“巡回问诊”,开展重点行业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和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和质量管控能力,我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4%以上。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创新+标准”融合,实施标准专利化,提高制造业技术标准水平和和品牌价值;鼓励支持全市企业加强质量认证,提升质量管控能力,2022年打造茶叶仓储“检测验证+先进标准+认证”的全链条品质管控模式,全国率先进行“中检品控”贴标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加强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培育,2021年以来推动84个企业标准上榜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

  三、完善质量基础设施支撑。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布局和集聚趋势,全市建成包含8个国家级质检中心、2个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8个省级质检站的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有力支撑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整合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品牌培育等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2022年以来,我局评选认定了10个市级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126家技术机构、600余名质量专家资源,为3700多家企业开展质量创新力评价,解决企业质量问题510个,协助企业取得国内外产品认证证书1000余张;2023年,还将分领域再建设不超过10市级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提质量、创新、品牌等方面质量技术支撑,帮助企业解决质量难题,建立“质量+品牌”双竞争优势,不断提升经营效益。

  特此回复。


                            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5月10日


尊敬的九三学社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推动实体经济和直播电商有机融合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我们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以及市人社局,经认真研究提案中的有关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紧跟直播电商发展趋势,赋能实体经济激发新活力。充分发挥市镇两级商务部门及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支持开展“外贸4.0航海家计划TikTok资源对接会”“921抖in域见东莞‘智’造”“电商人才展翅计划”等对接会、交流会及各类直播带货活动,引导实体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并加强本土企业与直播机构的资源整合,壮大我市直播电商市场主体。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市各镇街(园区)企业、园区、协会累计举办近1400场各类电商直播带货活动,推动线上成交约4.1亿元,惠及企业超过5000家。

  (二)聚势整合行业资源,构建健全电商体系。积极整合大型电商平台资源和力量,引导各大平台将更多资源倾斜到东莞,助力东莞企业品牌上线平台,推动实体企业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目前已与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苏宁、天音互动、盟大等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形成了数字化展会、东莞优品馆、东莞直播基地等合作方向。

  (三)出台配套资金政策,稳定企业发展信心。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外贸新业态良序发展,我市先后出台《东莞市跨境电商新业务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东商务〔2021〕103号)、《东莞市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商务〔2022〕137号)以及《东莞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商务〔2022〕140号),安排预算专项用于支持、引导电子商务发展。

  (四)依托协会院校加强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依托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服务机构力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面向全市传统实体企业,分行业、分区域举办各类交流会、洽谈会、对接会、宣讲会等活动,深入培养一批电商类技能人才,破解传统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转型发展难题,推动更多传统实体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东莞企业与全国数百家高校建立外语外贸人才输送机制,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科技学院等市内高校设立电商专业,为我市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商型人才。同时,引导形成东莞跨境电商人力资源企业群体,目前全市专门从事跨境电商人力资源服务的机构已超100家,初步建立了电商公益培训机制。

  二、下一步工作规划

  (一)强化惠企政策宣传推广,推动直播电商规范发展。结合我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集中宣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等方式,深入持续宣讲“稳工促生产8条”等系列利好政策,充分发挥扶持政策的导向激励作用,引导各类企业用足用好扶持政策。收集整合各大电商平台上线规则及解决方案,制作通俗易懂的宣讲视频资料,广泛派发至各镇街(园区)商务部门、行业组织,送服务到基层、送实惠到企业。

  (二)助力品牌发展从量的拓宽转向质的深耕。一是推进商标品牌培育工作。支持企业注册自主商标,鼓励重点企业开展商标品牌诊断策划项目,支持产业聚集区打造区域品牌示范区。二是夯实品牌发展质量基础。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推进产品质量“巡回问诊”,开展重点行业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和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和质量管控能力。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创新+标准”融合,实施标准专利化,提高企业技术标准水平和和品牌价值;鼓励支持全市企业加强质量认证,提升质量管控能力。三是完善质量基础设施支撑。大力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整合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品牌培育等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2023年,将分领域再建设不超过10个市级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质量、创新、品牌等方面质量技术支撑,帮助企业解决质量难题,建立“质量+品牌”双竞争优势,不断提升经营效益。

  (三)加快直播电商基地建设,构建直播人才集聚高地。一是加快建设直播电商产业集群,鼓励特色产业带、产业园区、办公楼宇与知名电商平台、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建设具有场景布景、内容制作、直播设备、选品展示等多功能、“一站式”的直播电商基地,打造更多特色直播电商产业基地。二是培育高层次电商人才,从人才孵化、培训、评优等多方面入手,真正打造拥有实际操作和结果交付能力的人才矩阵。三是全面优化直播电商生态,鼓励直播电商与线下商业融合发展,赋能实体商业,加快直播服务人才引聚,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共享优质资源,协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四)鼓励电商平台创新发展,壮大我市直播电商市场主体。一是充分发挥我市3C数码等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培育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直播业务,开辟更多“东莞优品馆”“东莞特色馆”等电商平台专区,带动东莞中小企业“抱团”上线各大平台特色栏目,进一步实现线上分销手段与线下体验功能的结合, 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二是推动建设跨境电商+国际化网络直播平台,带动国货国潮提升国际影响力,加速推动本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海外市场、提质增效,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在销售策略上的同步发展。

  以上答复,供参阅。感谢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希望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东莞市商务局

  2023年7月4日

市商务局:

  根据相关工作安排,结合我局职能,现对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305号提案《关于推动实体经济和直播电商有机融合发展的建议》中涉及教育的建议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近年来,我局支持鼓励院校加大直播电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推动直播电商相关专业产教融合,组织开展直播电商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助力提升直播电商产业发展。

  一是扩大直播电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鼓励支持在莞高校开设直播电商相关专业;在中职学校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指导学校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扩大直播电商相关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规模。目前,全市共有26所院校开设直播电商相关专业,在校生16890人。二是出台支持政策,加大直播电商相关专业产教融合扶持力度,积极打造职教集团和产业学院,推动直播电商相关专业产教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市共立项建设直播电商服务等9个直播电商相关专业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建成东莞市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等3个直播电商相关专业的职教集团和华南电商产业学院等2个直播电商相关专业的产业学院。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直播电商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大力鼓励支持相关院校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开展直播电商相关技能培训,为有学习和工作需求的人员提供职业技能指导。如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与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塘厦镇分局联合开展“新媒体运营”、“直播营销”等特色项目技能培训,培训当地营销人员574人次。

  下来,我局将继续鼓励相关院校开设直播电商相关专业,不断扩大直播电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促进直播电商相关专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督促指导相关院校面向社会开展直播电商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直播电商相关专业技能人才。

  东莞市教育局

  2023年6月30日

办理单位: 市场监管局,教育局,市人社局,商务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