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郑俊彦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东莞旧村社区生活圈建设,助力乡村“微改造”的建议》(第20230299号)提案收悉。我局作为分办单位现结合单位职能就提案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坚持示范引领,着力打造老村旧村环境整治提升试点
2022年7月份,全市召开了提升末端执行力大会。要求今年每个镇(街道)都要拿一条旧村作为试点,加快在全市营造老村旧村改造提升的势头。市委办把“建设老村旧村环境整治提升试点,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最少1个)”已列入提升全市末端执行力重点任务清单。为加快推进老村旧村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在2022年10月印发了《关于报送老村旧村环境整治提升试点专项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至各镇(街道),制定《东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指引》《东莞市环境卫生分级分类管理与作业指引》等,用于指导各镇村推进东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目前,全市32个镇(街道)推进52个老村旧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建设。通过加强积存垃圾清理、补足必要基础设施、全面纳入经常性(卫生)管理,市有关职能部门结合自身职责、相互合作,全面压实工作责任。一年以来,老村旧村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其中石龙镇蒲溪村村级投入500万元,对村主街道绿化和道路景观进行升级改造,新建了蒲溪村综合服务办公楼和党建主题展厅,着力建设“美丽宜居蒲溪”;万江街道镇村两级投入1000万元,在小享社区重点打造了党建引领公园、沿河路升级等19项子工程,以及雨污分流、三线、田间窝棚等整治项目,促进核心特色文化与老村旧村人居环境提升;洪梅镇镇村两级投入近3500万元,对新庄村旧村环境卫生、“三线”和危房等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治提升,多措并举推动老村旧村环境整治提升试点专项工作。
二、抓住重点难点,全力开展攻坚行动加快补齐短板
2022年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攻坚行动,全面系统推进城乡环境卫生、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小微水体清漂清污、危旧农房、农村“三线”、田间窝棚防反弹等六大攻坚行动。攻坚行动把“脏乱差”高发频发的老村旧村和“三地四边”作为整治重点区域,提高检查频次,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及时发现、立行立改突出问题,全市累计排查整改重点区域问题44.2万处,整改率达100%。自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全市累计出动约70万人次,发现问题约51.7万处,目前已完成整改约50.4万处,整改率达97.33%。其中,全市累计清理积存垃圾约20.44万处、13.40万吨;1335个自然村全部纳入城镇污水处理或采用一体化(分散式)处理、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5%以上;将河湖长制延伸到全市901个小微水体,镇级、村级河长巡查发现并整改水体问题超过8000宗;排查危房6028栋、断壁残垣1318处,已分别完成整治5428栋和1271处,治理完成率达90%和96%;制定两年全面整治“三线”工作计划,首批289个行政村排查隐患黑点12146处目前均已完成问题整改;排查反弹田间窝棚4918个,已拆除4786个,拆除率达97.31%。各镇街以建设老村旧村环境整治提升试点为契机,因地制宜探索旧村整治提升的破题之策。石排镇下沉工作力量,定期开展全域走访督导老村旧村等重点区域,确保整治任务落实落细,累计整改环境问题7277宗;樟木头镇组建整治专班进驻重点社区,引入第三方强化监督,累计整改环境问题6576宗,环境整治工作成效得到省环境检查组的认可和肯定。
三、挖掘乡村内涵,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工程
在推进全域村(社区)基本实现干净整洁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生态、文旅发展,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四十百千”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挖掘乡村内涵,老村旧村的面貌有了显著改善。2022年以来,全市建成52个老村旧村环境整治提升试点,建成“四小园”6695个,建成“碧塘”382个,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微实事”19710件,88%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在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的基础上,东莞在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文化传承、村规民约等方面细化创建标准,创新提出“东莞市特色精品示范村十个一工程”要求。市镇两级财政资金投入约17亿元用于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目前12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基本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扎实做好农村厕所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摸排的户厕数有50.87万个,已摸排公厕1144个,共发现问题农村户厕393个,已完成整改385个(剩余8个计划于近期完成整改),摸排发现6个问题公厕已全部整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9.98%,农村厕所革命获新成效。全市建制村公路通达率、20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建制村通公交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100%。五年来,我市投入超700亿元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新建污水管网1.3万公里,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108.5万吨,完成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和641条内河涌谁环境综合整治,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下来,我局将持续推进老村旧村环境整治工作,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重点推进52个老村旧村环境整治提升试点,加快在全市营造老村旧村改造提升的势头,打造一批老村旧村环境整治提升试点,形成示范引领,提升旧村风貌,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老村旧村整治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宣传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旧村环境靓丽了、租金收入提高了、村民返回居住了”等实实在在的效果。动员广大群众,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进一步提高家园意识,积极关心、支持、参与到旧村整治建设工作中,推动东莞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东莞旧村社区的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8日
谢忠艺、郑俊彦、王树生、谢云、李敏杰、陈锡江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东莞旧村社区生活圈建设,助力乡村“微改造”的建议》(第20230299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提出《探索旧村社区生活圈建设试点工作》。根据省、市的部署要求,在科学区分“留、改、拆”的基础上,在大城区和各镇的中心区选择一批试点,对安全隐患突出、无保留价值和微改造价值的城中村,实施“拆、治、兴”并举,分类加快(旧村)城中村改造。计划用3-5年时间推动不少于90个旧村(城中村)改造,其中全面改造30个、整治提升30个、保护活化30个,切实提高村居用地使用效益和人居环境品质。
重点推进大城区的城中村改造,在大城区鸿福路以及东莞大道交叉形成的黄金双轴区域,强化市级统筹,以提升大城区首位度和城市重要节点综合配套能力为核心,将中心区的旧村改造打造成为全市的范本和示范,切实通过深度城市化路径,推动城中村改造见成效。
二、建议提出《探索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新模式,打造宜居宜业乡村》。根据《聚焦先进制造 打造高品质空间全面加快“三旧”改造的实施意见》规定,将强化利益平衡,建立共享共生的基层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作用,鼓励和调动村集体参与“三旧”改造的积极性,统筹强化利益平衡,推动共享、共生、共赢发展。一方面,支持镇街(园区)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践旧村改造利益统筹平衡机制及办法。另一方面,推动改造收益再投入,村集体改造为居住、商业用途的单元,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将总收益中不少于三分之一,投入旧村整治活化或“工改工”等固定资产投资。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市自然资源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
2023年5月31日
办理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