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始终是人们健康的“守护神”。东莞地处珠三角地区,四季温暖,雨量充沛,河流穿梭而过,道地药材品种繁多,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且种植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药用植物1400多种。其中不少种类是珍稀的药用植物如蛇足石杉、穗花杉、金毛狗、三尖杉、重楼等。党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更加坚定了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但目前由于人为因素(过度采挖、生态环境人为破坏)、植物自身原因、生长环境因素导致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明显减少,资源量普遍下降。药用植物资源是关系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资源保护和培育利用势在必行,以实现可持续利用,同时促进经济发展,践行好“两山理论”。

  存在问题:

  1.人为因素,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缺乏对珍稀药用植物的保护意识反而加大对野生资源的采挖,导致野生珍稀药用植物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改变是影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生长的决定性因素。珍稀药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各不相同,对生长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不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多年后一些名贵中草药将绝迹;即便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二三十年后也有可能濒危。

  3.东莞尚未建立专业完善的特色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园。市农科中心和中医院于2022年7月签定合作框架,携手共建保护园,旨在建设集资源保存、研究和开发利用,以及科普、教育和文化宣传于一体的药用植物种植和开发利用的技术中心。虽迈出坚定的第一步,但仍然任重而道远。

   法:

  1.加强资源保护。加快建立我市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加强本土中药材的保护和驯化工作,通过增加人工繁殖,建立药用植物保护园基地。加大我市传统道地药材的种源保护和繁育力度,建好东莞道地药材“种源库”。避免区域内珍贵药材物种因过度采挖而造成资源枯竭,实现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集展示、观赏、研学、科普于一体的道地药材植物保护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防止滥采、盗采、乱采等破坏药用植物资源行为;加强科普教育宣传,提高资源保护意识。

  2.整理出东莞野生珍贵中草药目录,建立和完善东莞市药用植物资源图片视频库数据平台。通过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我市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信息和实物共享,加强药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开放共享。搜集整理我市道地药材的历史典故、民间故事,丰富我市道地药材的“文化库”推动中药材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3.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建议予以农科中心中药用植物保护园财政优先扶持。保护园立足东莞市药用植物的保护与传承,特别是莞邑道地药材、珍稀或濒危的药用植物以及具有文化内涵的药用植物,加强对南药资源、优稀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收集、保护及开发利用,开展药用植物保护、中医药科研、中医药文化科普等工作,建设成为一个地域特色明显、开放有序、运行高效的具有莞邑中医药特色的药用植物保护园,推动东莞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加强药用植物资源基础研究和种栽培技术攻关,根据中药资源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模拟原始生态环境,开展中药材仿野生种栽培,进行生态种植,扩大资源来源,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程度和破坏。

  4.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果转化。重视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科技人才培养,集中优势力量,研发新产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成果与市场对接,推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发展,切实为保护东莞药用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作出贡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提案者: 黄子锋,张敬智,杨朝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