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5年)》(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该规划指出,我市要打造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数字化转型及互联网+等相关的政策和落地必将成为未来政府的要务。

  互联网+以及数字型产业与传统产业不同,诞生了非常多该产业衍生出来的职业岗位,如服务器架构搭建师,音频视频剪接师,互联网营销主播,在线服务资讯人员乃至网约各种从业人员等,其中权重比例以大学生毕业生及青年尤为多数。

  经调研,与传统职业相比,这些新职业在劳动关系、从业手段、就业形式等方面大不相同。这类新职业很大程度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更像是“浅创业”,经常是企业外包给个人,形成不了雇佣关系,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单位。更者,很多这类青年由于经验不足,并没有和雇主签定任何合同,更别说参加社会或商业保险。在没有一定的社会保障的前提下,工作的时长和压力以及考虑结婚、生育、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方面因数,很大一部分新职业青年只能离开自己的优势领域,退而投奔到“更切实际”的岗位上。而坚持在线的新职业青年也面临很大压力,尤其是社会对新事物新职业的不认识导致认同度不高,家人不认可,总认为不是正规职业,更有不务正业之发声。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东莞的数字化转型需要科技的力量支撑,也需要人才的资源整合,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对其进行符合时代的创新认定。

   法:

  为了促进新职业青年在莞扎根与成长发展,我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新职业青年的职业标准和技能评定。针对新职业青年的职位多样性,在原有的职位标准上加以政策补充,创新建立一套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技能评定标准,对条件成熟的新职业青年在人才落户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让其享有归属感。

  2.完善福利保障和劳动权益保护。希望由东莞市人力资源局牵头组织,召集相关协会(如互联网协会,电商协会,新阶联等)并进行研讨,在研讨的基础上人社等相关部门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灵活性,制定符合时代的一套“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新职业青年的保障政策并征求意见,尽快解决新职业青年在医疗、工伤、失业等领域的社保缺位。

  3.挑选正能量新职业青年树立典型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宣传推广,增进社会认同度,改变社会对新时代职业的理解偏差。

  4.对新职业青年来莞工作提供便利,在廉租房政策制度上给予倾斜,更者,希望建设相对集中的新职业廉租公寓集中地,方便新职业青年的思想碰撞,技术资源整合,形成产业氛围,产生堆叠效应。

  5.对某些特殊领域上(如手握新专利或掌握新技术的)新职业杰出青年,依托松山湖等创新产业园区进行产业配套,提供办公场地等一系列扶持帮助,尽可能让其在东莞扎根、深耕、开花、结果。

提案者: 钟施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