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开始,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一系列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今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发展素质教育。随着各项政策的深入实施,以音乐、美术、体育为核心的美育学科逐渐从原来的被占课变成与孩子升学挂钩,将美育科纳入中考已被提上各地中考改革的日程。
通过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了东莞市社会艺术培训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校内美育学科实际情况,对校园美育怎样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互聘和双向交流体系作出建议。
一、关于支持社会艺术教师参与校内美育教学服务的必要性
(一)保障校内美育工作高效发展
社会艺术培训教师是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优化社会艺术教师的资源配置,既利于满足校内学生美育教育需要,也利于减轻校内美育教师的工作负担,缓解美育师资不足问题。
(二)保持就业稳定,缓解行业架构性就业矛盾
疫情给东莞市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带来大冲击,大多数培训机构都处于停业状态,艺术类从业人员数万人面临失业危机,支持社会艺术教师参与校内美育教学,拓宽社会艺术教师的就业渠道,也体现党和国家的关怀。
二、美育学科在校内教学活动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艺术类教师不足
当前东莞市中小学美育教师配置少,即使有专职的教师任教,但由于教学任务和艺术实践任务,往往会导致美育课堂教学形式十分单调,缺乏专业性,课堂效果不佳,质量未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二)缺乏特色美育教学资源
随着学校美育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在设备、教室等配置也逐渐齐全。校内教师应多承担基础课程的教学,而特色课程的教学工作应交由专业的社会力量。
办 法:
一、推进职业资格认证
由东莞市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社会艺术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现社会艺术教师持证上岗。严格遴选社会教师资格认证牵头单位,协同相关部门单位研究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可参考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建设社会美育学科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让社会美育教师得到资质认证。逐步实现校外艺术教师持证上岗,保证师资质量。
二、建全协同育人机制
让有职业能力证明的社会艺术教师参与校内教学服务,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方案。配合校内美育师资队伍,将专业的美育技能带到校园中去,作为课程及师资力量的有效补充,从而解决了中小学校内资源不足,优质社会资源的利用渠道狭窄问题。
三、提高进校教学门槛、加强组织培训指导
市内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对应的管理制度来规范社会艺术教师,一方面要制定准入门槛,如学历、专业能力、执教资格、政治审查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社会艺术教师能够按照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进入学校,人社局及教育部门需定期提供技能人才培训及考核。
四、建立动态考核机制
学校要强化社会艺术教师进校服务的监管,对师资质量、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纳入考核的综合考评,推动服务健康发展。针对社会艺术教师的校内教学活动,学校要建立相对应的考评机制,从常规基础考核、动态走访考核、成果评审考核等多个维度来对所有上课老师进行评分,定期开展家长满意度调查,实行学期制末位淘汰机制,广泛征求学生和家长对社会艺术教师参与校内美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做法,切实保障服务质量。
五、强调特色成果培育
学校应围绕自身办学定位及美育工作创新改革方案,通过引入专业的社会力量进一步凸显美育的育人价值。整合社会艺术学、教育学等资源,大力推动校内美育工作教研创新和教学升级,加强美育基础理论建设,建设一批美育高端智库,强化特色美育工作成果的孵化与培育,打造品质美育工程。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