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8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 中指出,打造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强市,增强珠三角地区核心引擎的战略支撑。成立地方高校院所联盟是对标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提供强有力支撑力量。
粤港澳高校联盟成立于 2016年11月,截至目前已有40 所高校入盟(广东省24所、香港特别行政区9所、澳门特别行政区7所,我市只有东莞理工学院)。作为自下而上由三地高校自愿组成的大学联盟,已被中央政府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粤港澳高校联盟的作用”,粤港澳高校联盟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内高等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互补,也承担着推动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创新人才培养与核心产业布局优化的使命。由于粤港澳高校联盟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存在 “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的特点,面临着许多具有粤港澳大湾区地域性特征的内生型困境,但对我市的辐射力不强。
我市正在高标准筹建大湾区大学,加快建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提升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广东医科大学,广东科技学院等高校蓬勃发展。同时,我市加快布局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前沿科技创新高地不断凸显。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都可以培养高水平人才。成立高校科研院所联盟非常必要,可通过协议、契约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互担、协同发展、资源无边界地多向流动。
与国内其他高校院所联盟不同,最大的差别是这些高校院所都在我市,且几乎都在松山湖科学城,地理因素是天然优势。由政府助推高校院所联盟,有利于在学分互认、交换学生、暑期学校、教材建设、课程共享、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联合培养等工作可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扩大高校院所联盟在研究生专业招生方面的动态交流,保障重点产业人才的供求平衡。
目前这些高校院所或是我市财政经费主导,或是我市财政经费支持,由我市地方政府来牵头促进高校院所联盟的维系和发展,政策措施能够完整落实,有利于促进和打响高校院所联盟品牌,促进我市吸引国内外人才再上新台阶。
高校院所联盟的建立,可建立更高效的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平台。从仪器设备购买、管理维护、报废清理等方面构建用于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平台,建立共享平台仪器设备绩效考核制度、开发移动客户端共享平台 App 、建立内部收费流转制度、寻求财务政策支持等保障共享平台有效运转。
办 法:
一、对标国内外一流大学联盟,推动我市建立高校院所联盟。 国内外一流大学联盟的实践经验对推动我市高校院所联盟获取竞争优势起了示范作用。特别是不断探索、发挥和融合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的前沿科技创新优势,促进科学与技术产业方向的发展。
二、规范制订高校院所联盟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个高校科研院所的任务职责,制订联盟发展投资组合战略及滚动计划,使高校院所联盟能够根据大湾区市场需求进行资源配置调整。
三、构建产教融合共享平台。通过高校科研院所联盟内的跨学科项目以及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多方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水平,同时注重高端制造产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改革,实现校企联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知识资本化专业联盟,高校应当突破自身的组织边界,在联盟内部与其他共同的创新主体融合,共建跨校跨所科学联合研究平台,营造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科研环境。
提案者: 阮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