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我市正式启动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根据2021年东莞市教育局制定《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至2023年,我市各园区、镇街至少办有2所镇办公办幼儿园;至2025年,我市各园区、镇街镇办公办幼儿园不少于3所,“十四五”期间新建扩建和回收改建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3万个。
随着教育扩容和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市幼儿园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公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逐步扩大,保教队伍素质和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学位供应量稳步提升。尽管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原因,我市学前教育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相对义务教育和其他非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在我市发展相对滞后,仍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情况,加上入户政策调整和生育政策变化带来的冲击,我市学前教育学位特别是优质学前教育学位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二是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总量少。优质的学前教育将极大影响人的一生,但目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与九年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投入相比,地方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的总量和比例偏低。
三是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流动性大。我市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的教师,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收入低的现象,相对比例的幼儿园教师都没有评职称。此外,由于工资待遇普遍偏低,使得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缺乏吸引力,难以吸收高层次人才加入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优质师资补充困难,同时也难以留住优秀的人才。
办 法:
一是适当提高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议市镇两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新增教育经费适当向学前教育倾斜,加大对学前教育办学的补助力度,保障学位新增需求、幼儿园区硬件建设、教职工工资待遇提升等等,让学前教育领域从业者更有成就感和获得感。
二是积极探索实施学前教育联合办园、集体办园模式。在部分条件成熟的镇街选取试点,探索委托优质民办教育机构或优质公办幼儿园实施“托管”办学模式。同时,倡导我市各园区、镇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公办园建设模式。
三是提高幼儿园教师待遇和地位。适当提高幼儿园教师待遇和津贴,以吸引并留住更多优质的学前教育人才。同时,建议加大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引导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之余自我提升,提高学历水平和教学技能。此外,建议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宣传力度,适当增加幼儿园教师受表彰的机会,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
提案者: 蔡玲霞,张敬智,王晓强,尹志强,刘贺贤